2 一般流程
1)在這期間,你要經常去建材市場逛逛、了解主流建材、設備價格,帶好相關的資料,作好記錄(天花、地面、墻面、設施、廚柜和衛浴的《主材配置需求表》,板材、五金和曖氣的《輔材配置需求表》,《(家具、家電、燈具、布藝、裝飾畫和地毯)配置需求表》);
2)設計師進行實地測量記錄;
3)出詳細設計方案(所簽設計合同中所提到的圖表)及詳細施工預算報價;
4)設計方案和施工預算報價(建材適用性及相關價格)討論;
5)設計方案及預算報價定稿。((1)設計方案確認定稿;(2)工程預算書確認;(3)建材表擬定。)。
2 裝修報價注意事項
一.有關家裝設計計價問題
1)要清楚是按照套內面積還是按建筑面積來計價;
2)要清楚設計師具體的收費標準和收費方式,因為各公司、各級別的設計師收費不同;
3)設計故意復雜化,有很多屬于典型的重復浪費。另外,有些設計師在設計中還故意增加裝修項目,這樣裝修報價就要高很多,設計師的提成也就水漲船高了。
4)基本上每個設計師都與建材商有默契,只要設計師在設計中使用或攜帶消費者選購他們的材料,建材商會在事后給予一定的返點;
5)設計師在測量和設計時,有意多報、謊報,加大工程量。例如在計算涂刷墻面乳膠漆的用量時,沒有將門窗面積扣除,或者將墻面長寬增加,都會導致裝修預算的增加;
6)故意將報價壓低,然后在施工過程中要求追加工程款,行業內稱之為“釣魚”。如消費者只關注裝修報價,卻忽視核查整體設計和裝修項目,施工開始后易被動追加款項;
7)設計師在做預算時,有意將一些項目略去。例如衛生間防水、墻壁基底處理等項目就常常在“省略”之列。這樣報價必然要低;
8)打折也是常用的“釣餌”。目前裝飾公司的毛利率從20%到30%不等。如打折的幅度超過這個限度,肯定在玩貓兒膩,不是把原始報價故意做高,就是在材料上“以次充好”;
9)工程開始后,設計師會以各種理由要求消費者追加預算。常用理由無非是項目漏算、改變工藝和材料,以及公司要賠本等等。這時你要是提出按合同進行施工和交款,裝飾公司往往會以停工待料、不保質量,甚至撤出工地相威脅;
10)如果兩個裝飾公司之間的報價相差超過30%以上,后者就有向消費者“下餌”的嫌疑。一定要了解清楚價格背后都包含哪些材料和施工服務。如果你已經不慎吞下“釣餌”,那你在裝飾公司提出增減項和追加工程款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再謹慎,最好找懂行的專家來幫你做一個工程核算之后,再與裝飾公司洽談相關事宜;
11)在合同中的“發包方和承包方”一項中,有“委托代理人”一欄。有些裝飾公司屬掛靠、承包企業,卻故意不填寫“委托代理人”一欄,也不填寫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聯系電話,以便出現問題后推卸責任;
12)在合同的封面上,裝飾公司要注明“資質等級”,有些設計師將建委的“設計資質”與“施工資質”混為一談,并利用其他公司的資質證書來蒙騙消費者;
13)報價要能表示出每個項目的尺寸、做法、用料(包括品牌、型號或規格)、單價及總價。必須提供詳細的做法和材料及樣板;
14)報價單應包含什么:項目名稱;單價;數量;總價;材料結構;制造和安裝工藝技術標準等。如果缺少以上6個方面之一,就不是一份合格與完整的報價單。
15)報價單是否有水分?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查看該報價單是否僅有價格說明,而沒有應該注明的“材料結構和制作安裝工藝技術標準”。以裝修中最常見的衣柜制作項目為例,目前市場報價包工包料最高價為780元/m2,最低價為500余元/m2,差價有如此之大,其原因就在于制造工藝與使用材料的不同。有使用合資板的,有使用進口板的,在進口板中又分為臺灣板、馬來西亞板和印尼板。此外,夾板中又有夾層板和木芯板之分,兩者又有較大的價格差別。如果忽視制造工藝技術標準,沒有弄清該衣柜是用9厘、12厘、15厘板結構和使用什么品牌的油漆,油幾遍油漆等,又怎么能弄清價格的水分程度呢?
二.對策
1)堅持己見
堅持自己原有的設計思路,畢竟最終的使用者不是設計師。尤其對于那些可有可無的裝飾造型,以及連設計師都說不出所以然的項目,一定要堅決去除。另外,在你看設計時,要同時注意圖紙上所標注的尺寸要與實際相符,并在簽訂的合同中注明結算時“以實際發生量為準”;
2)細摳預算書
要認真研讀預算書,詳細的預算是與圖紙相對應的,你只要根據實際的面積,以及裝飾材料的品種和價格,很容易了解到裝飾公司是否“多報冒領”。根據一般的工程損耗,裝飾材料多出5%到10%屬正常。
3)不要被最低價所誘惑。
4)詳細研究合同,最好找懂法律的朋友幫忙研究判斷。在簽訂合同之前,你一定要先對所有條款進行細致的審核。如果你對合同條款有任何的疑惑,都要與設計師探討清晰后再做決定。在工程進行當中,如果發生任何的增減項,以及款項的追加和減少,一定要用合同附件的形式在合同中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