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木為五大名貴木材之一,向來為大家所珍視。其主要出于我國的海南和越南等國的一些地方,尤以我國海南產的黃花梨木最佳。但長期以來,關于“海黃”與“越黃”的區分問題,以及市面上多有以其他木材當充海南黃花梨的現象,一直困擾著大家。接下來就跟隨裝修之家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什么是黃花梨家具以及怎樣辨別黃花梨家具真偽的相關內容吧!
什么是黃花梨家具?
黃花梨家具作為我國傳統家具的名貴用材之一,因其色澤瑩亮、紋理瑰美、木質細密、香氣迷人而廣為世人推崇。然而,“黃花梨”一詞在歷史上出現得卻比較晚,在它出現之前,人們對黃花梨的稱呼有很多,比如櫚木、花櫚、花櫚木或花梨、花梨木等。而這些稱呼實際上都是泛稱,與今天植物學意義上的命名截然不同,它們都不具體指代某個樹種。不僅如此,古人有關黃花梨產地的記載也往往是海南與越南并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以地區的不同,又將黃花梨分為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等。這一點,不僅從現存的老家具中得到了證實,同時也能從古代典籍的記載中得到印證。如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記載“花櫚出安南及海南”,唐代李《海藥本草》也說它“生安南及南海山谷”,唐時“安南”即今天的越南。明代谷泰《博物要覽》則說“花梨產交、廣溪澗”,這里所謂“交”即交趾,亦即越南。這些記載充分說明,過去人們談起黃花梨,既可以指“海黃”,也可以指“越黃”,是沒有地域分別的,更不存在任何爭議。有關黃花梨的爭議,肇始于今。
由于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生長地在地理緯度和氣候條件方面的相似性,造成二者的木材特征十分相近,如果沒有足夠豐富的實踐經驗,辨別起來難度較大。下面,我們從木料的質感、氣味、紋理、“鬼臉”等幾個方面,簡單介紹二者的不同:
怎樣辨別黃花梨家具真偽?
第一,質感
海南黃花梨的色澤較為油潤通透,紋理也更加細密華美,其材質的琥珀感和玉質感十分鮮明,看上去木質的表面像打了一層蠟或覆了一層透明材料,摸起來如同嬰兒肌膚一樣光滑。即使是用了好長時間的家具,只要稍加擦拭,木質皮殼依然光潔瑩亮,極為美觀。相比之下,越南黃花梨摸上去則略微發澀,摸起來有顆粒或凸凹感。再者,“海黃”的比重一般較大,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分量感十足,“越黃”則分量稍輕。但也有例外,如果是“越黃”根部的木料,那就不一樣了,它的分量感比“海黃”東部料可能還大。
第二,氣味
對新料而言,海南黃花梨新鋸開的木料心材有著濃郁的辛辣香味,而越南黃花梨木料的新切面則散發出一種沉郁的酸香氣味。對老家具來說,海南黃花梨本身的辛辣氣味由于長時間的散發,已經變得很微弱,一些“越黃”老料,其紋理和香味與“海黃”都很相似,一般人很難辨別。辨別這類家具的方法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刀片在家具較為隱蔽的部位刮下一些木屑來聞,或者點燃一小塊,從冒出的煙味來辨別
第三,紋理
一般而言,海南黃花梨的紋理排布較為清晰細密,規則也較明顯。尤其是在有光線照射的情況下,會出現奇特的熒光現象,十分漂亮。越南黃花梨紋理則相對粗散,形狀多變,有些毫無規則可循,顏色也沒有海南黃花梨那么清晰。
第四,“鬼臉”
“鬼臉”是一種自然形成的美麗花紋,木材有無鬼臉,與木材的生長環境密切相關。相對越南黃花梨而言,海南黃花梨生長周期長,惡劣的生長環境,使得木質紋理多發生扭曲、變形,從而出現很多“鬼臉”花紋。海南黃花梨“鬼臉”四周多伴隨有波紋狀紋理,以“鬼臉”為中心一圈一圈四散開去。類似的“鬼臉”花紋,越南黃花梨則相對較少。
第五,心材
黃花梨用于制作家具的部分就是心材。目前所能見到的海南黃花梨的心材,直徑最大的也不過30厘米左右。而越南黃花梨則相對要粗大一些,其心材直徑可長達40甚至60厘米。
第六,硬度
海南黃花梨的硬度要比越南黃花梨高,用指甲在木材表面上劃動,“海黃”一般不會留下劃痕,而“越黃”除了根料部分,一般都會有明顯的劃痕。這一點,正是海南黃花梨更適宜精雕細刻的原因所在。
以上就是關于什么是黃花梨家具,怎樣辨別黃花梨家具真偽的詳細解答,不知道大家對裝修之家網小編的介紹是否滿意。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相關方面的精彩內容,還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選材手冊版塊!
更多相關精彩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