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濃縮了中國千年的智慧,造就了輝煌和燦爛,承載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民族文化。紅木家具,從古至今飽含悠久的歷史文化,是身份的象征。其造型優美、工藝優質、材料珍稀,都為古典韻味鋪設,為的是制作出完美而華麗且具有價值的藝術品,是紅木家具最高的升華! “材藝雙美,型精韻深”,是紅木家具的最終體現。蘇作也稱蘇式,形成較早,在明式家具中,蘇式紅木家具占很大比重。接下來裝修之家網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下蘇式紅木家具,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與參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蘇式紅木家具是宋代家具藝術的代表。蘇作的格調大方素潔文雅,富有傳統,無不造型簡練,樸素大方,古趣淡雅,似有小橋流水,江南人家的韻味。永遠是文人雅士心中不可磨滅的追求,扣人心弦。
嚴格來說,蘇式紅木家具首先是一樣日常使用的器物,只須充分實現安全、舒適的功用就無懈可擊了。但是,江南文化的推動讓儒匠們更追求一種器物的內在之美,給人以超然沁心、古樸雅致的審美享受。
蘇式紅木家具的鑒賞,既要“鑒”家具的材質、工藝、器型的淵源,又要“賞”(領悟)家具的審美意韻。
材質之美妙不可言
蘇式紅木家具崇尚天成之美,它在實現“善”的過程中不斷尋求著“真”的表現和“美”的氣質。
精選良材,就是讓家具由內而外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那是一種含蓄內斂、溫恭而敦厚、精致而不張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氣度。優異的材質,不但代表著擁有者的“身份”,同時也可以使“器物”的物性得到最佳表現。
若從審美層面品賞一款蘇式紅木家具,材質因素尤為關鍵。
這種“質”,一方面指向家具“質”地本身的美,如致密堅硬、溫潤細膩、紋理表現婀娜多姿等;而更重要的則指向原木“質”地的妙不可言——細潤之中暗含鋒芒,這種感覺如果用手來體驗,就像觸摸幼兒的肌膚一般,溫潤而不滑,有一種難以言表的“青澀”。
用紫檀、酸枝、花梨等名貴木材制成蘇式紅木家具,它的質、色、文足以和翡翠、和田玉、田黃石、瑪瑙等相媲美,成為官宦、文人、仕商的愛寵或許就是它因質可觀人、因質可彰人的緣故吧!
強調天然材質的審美格調,優秀匠師總會巧識材質的優劣,巧辯材質的紋理與絲流,巧選材質的美與德,并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便能達到“美”與“善”的最佳效能,求達實用功能與審美意趣的有機統一。
譬如,明式頂箱柜的面板必須選取質美、色幽、紋美的材質,以自然取勝,要做到不琢一刀,其自然的木質肌理花紋,行云流水如詩畫般意境,讓人百看不厭。
器以載道大智大慧
自然界的名貴硬木瑕瑜互見,而蘇式紅木家具的創作就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包括對材料的認識與利用,對器型的理解與創作,對工藝的實現和運用。
江南文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追求“醇古風流”的高雅絕俗之趣,每一款家具皆是主人愛好、品性和審美意識的體現,器物必求簡約、古樸,甚至一幾一榻都要盡量合乎他們生活的最高理想。
蘇式紅木家具正是傳遞著“器以載道”的思想,而要延續這段輝煌的文脈。
面對一方良木,匠師應根據其造型、雕飾、功用等特征,讀透隱藏在器物中包括歷史、風尚、社會、工藝、美學等綜合信息內容,并充分發揮當代人的想象力,以自身的學識與修養與蘇式紅木家具文化進行對接。
圈椅、文椅、玫瑰椅、書桌、畫桌、書櫥、畫柜、花幾、香幾等藝術瑰寶,讓我們發現從未意會過的“巧”,從未觸發過的“趣”,從未感受過的“真”,從未體驗過的“善”,從未目睹過的“美”……
它們蘊含的工巧思哲之妙,不就是中國傳統造物精神的“道”與“理”嗎?
深情凝望那一款款經典的蘇式紅木家具,感受到的是生命里難得的寧靜中升騰起來的詩意,是一種頃刻間將自身從沉重的泥土中拔地而起的凌空輕盈。也許,再也沒有比輕撫心愛之家具,聆聽靜美之梵音,坐等時光流逝更美好的事情了。
文人的情懷意境,是詩,是畫,也是一木,一石,是文化,是人智識悟在物質形態中的結晶和歷程。從美學的意義上講,領悟蘇式紅木家具的“古”和“雅”,就是對歷史傳統審美的傳承,更是對華夏民族優秀文化精神的弘揚和光大。
以上就是裝修之家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蘇式紅木家具相關介紹,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不知道大家對小編的介紹是否滿意呢?如果您還需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繼續關注我們的選材手冊板塊!
更多相關精彩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