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都是家庭裝潢的高峰期,相關投訴也呈現出上升勢頭。特別是一些傳統“陷阱”借助“團購”、“口碑營銷”等新形式,改頭換面一番后,給消費者帶來一連串麻煩。
團購低價而后層層加價
消費者季女士是個團購迷,這次給新家裝修時,也選擇了“團購”的方式。在某團購網上,有家品牌家裝公司推出了“每平方米299元、319元、399 元”等多檔優惠的 “裝修套餐”,并列出各套餐使用的材料和產品品牌。貨比三家后,季女士覺得“套餐服務”明碼標價又省心省力,于是選擇了 “每平方米399元”的最高價格套餐。
可從正式施工開始,需要季女士額外掏錢的項目接踵而來:裝空調打洞,50元一個;衛生間防水工程,每平方米100元;電路改造, 每重裝一個插座或開關,5元……讓季女士更不滿的是,她家有兩個衛生間,可工人說,套餐適用的是只有一個衛生間的住宅,另一個衛生間的材料和施工僅限地 磚、墻磚和涂料,所需衛浴設施要么由季女士自己采購,要么加錢委托他們采購,安裝費要重新計算。季女士算了一下,根據目前層層加價的情況,每平方米裝修價 格已經超過500元,“團購”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
裝修報價“低開高走”的情況早已有之,可眼下一些公司借助“團購”名義,使得這一陷阱具有了隱蔽性。部分企業在“套餐”或“預算”中做手腳拉低報價,施工中卻憑這些項目“理直氣壯”地要求消費者額外付款。
口口相傳竟是形象工程
鄰居家的裝修看起來價廉物美,可同樣的施工隊卻把自家弄得一塌糊涂。消費者唐先生發現,即使是“眼見為實”的裝修選擇也會出錯。
唐先生在一個新建小區安家,這段時間內小區里好多人家都在裝修。在選擇家裝公司時,他特意去好幾戶鄰居家實地考察,還虛心向鄰居討教,最后選定一家性價比較高的裝修公司。誰知裝修完沒多久,唐先生就發現衛生間漏水、電源插孔沒電、墻面開裂等問題。可這時,該公司的聯系電話變成了空號,向有關部門查詢后發現,該公司壓根沒有注冊登記過,想投訴也沒有方向。
專家指出,唐先生是碰到了新型的“裝修游擊隊”。隨著消費市場的日漸成熟,大多數消費者已不再選擇那些沒證照、由臨時工組成的“馬路游擊隊”了。針 對這種心理,有些“游擊隊”調整了“戰術”,由原來在馬路邊豎牌攬活改為通過口碑營銷攬活。他們通常選擇一些新小區下手,對起初的客戶不惜工本,并且在施 工過程中與業主建立良好關系,甚至提出“少收點錢,但請你幫我介紹生意”的方式開始口碑營銷。一旦接到新的工程后,這些“游擊隊”就會偷工減料、粗制濫 造,導致工程質量下降;等結束工程、離開小區后,更會直接選擇“人間蒸發”,逃避售后服務。
裝修示范合同尚待推廣
記者從市消保委家裝辦獲悉,今年以來涉及家庭裝潢的投訴數量依舊居高不下,主要問題是裝修價格“低開高走”、施工質量存在問題、售后服務難以兌現等。雖然上海早在2006年就由市工商局和市建交委聯合制定了 《家庭居室裝飾裝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仍有部分企業沒有采用這一合同示范文本,一些消費者對合同示范文本的內容也知之甚少。
專家表示,規范家庭裝修質量,既需要企業、行業自律,也需要進一步推廣合同示范文本。這樣才能將一些沒資質的“游擊隊”阻攔在家裝市場外,消費者的 權益也能在施工前就通過合同條款的約定予以保障。專家還提醒,對那些施工中出現的額外收費項目,消費者同樣要與施工方補充合同,確定施工方的服務內容和責 任,避免被不明不白收費,或出現質量問題后被“踢皮球”。
手機掃一掃 裝修無煩惱——裝修課堂(微信號:zxzhijia)。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都可以獲取更多的裝修知識、裝修案例、更多裝修公司等你來挑,裝修之家-最受消費者喜愛家庭裝修招標平臺。
打開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zxzhijia”,獲取更多裝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