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改房?
房改房又可以叫做已購公房,是指享受國家房改優惠政策的住宅。即居民將現住公房以標準價或成本價扣除折算后(舊住宅還要扣除房屋折算)購買的公房。房改房又分為成本價、標準價(優惠價)、央產房等類型,每種類型的房屋交易方式都有所不同。屬于部分產權。
房改房分折價房及全價房兩種。1981年第一次房改時,職工購房可選擇以折價方式或以全價方式購買,折價購買俗稱“三三制”,即以全價的1/3價格購買;1990年的第二次房改則不存在折價購買問題,均按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政策計收房款,購房人全額支付房價。
我們通??筛鶕斗康禺a權證》的記載內容判別其所屬類別,在房屋所有權來源項目欄或備注欄,折價房改房會記載“折價購買”,全價房改房會記載“全價購買”或“房改售房”的內容。
房改房可以貸款嗎?
房改房貸款指借款人根據國家房改政策規定,以從房屋產權單位購買的可出售公有住房作為抵押物而從銀行得到的貸款。
房改房又稱已購公房,已購公房是指原福利分房時代取得的住房使用權,在居住人付出一定金額的款項后,取得的所有權房子。已購公房在取得所有權后,可視同商品房一樣在市場上轉讓交易。這種房產在上市交易的時候,由購買方按當年的成本價的百分之一和面積的乘積繳納土地出讓金。在交納土地出讓金后,即客戶購買房屋后,房產性質發生改變,房產性質由已購公房變更為商品房。皆時即可做抵押貸款。所購房改房必須為產權清晰自有住房,房屋使用年限一般不超過20年,并且不在拆遷公告范圍之內。
房改房政策如何?
199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出臺前以“標準價”購買的住房,這類出售的公房擁有部分產權,即占有權、使用權、有限的收益權和處分權,可以繼承。1999年《建設部關于進一步推進現有公有住房改革的通知》中對此有過解釋“對職工已按標準價購買的住房,要鼓勵職工在自愿的基礎上按成本價補足房價款及利息。職工按成本價補足房價款及利息后,住房產權歸職工個人所有”。
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房屋產權以登記為準,既然房主現在是你,你就是該房屋的合法產權人,與其他人無關。
房改房是參加房改的產權房,來源有的是單位的,有的是使用權的,在購買是若是產權的就要交土地出讓金,這個多少根據原產權的百分比不同,若是使用權的就要按工齡去買取,福利房多半是產權房,是單位分配給個人的福利用房。
房改房產權糾紛的解決方法:
1、參加單位房改購買公房的職工與售房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引發的房屋權屬糾紛的處理。參加單位房改購買公房的職工因調動工作、辭職或除名、辭退與售房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售房單位以該職工已不是本單位職工為由,要求收回房屋。根據現有法律規定,房屋產權轉移時間以辦理產權證為準。職工在沒有取得產權前,和售房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就喪失了以優惠價格購買公房的資格,因此,雙方簽訂的售房協議,在履行中因購買方喪失應具備的主體資格而失效。售房單位有權收回房屋。
2、因參加房改的職工死亡引起的房改房的繼承糾紛的處理。職工生前參加單位的房改并交納了購房款,在辦理產權證前因病死亡,該房產能否作為遺產繼承?這一問題比較復雜,應視不同情況作出不同處理。根據現有法律,房屋產權轉移時間以辦理產權證為準,即沒辦理房屋產權證就不享有房屋所有權。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這里的合法財產包括財產和財產權利 。
房改房的交易稅費和土地出讓金:
房改房,又稱為“已購公房”、“上市公房”,是職工將單位以福利分房形式分配的房產以有關部門指定的價格將產權買斷為個人所有的房產類型,在房改房中,只有產權性質為“成本價購買”的房產可以直接上市交易。
契稅、印花稅
按照商品房的契稅和印花稅標準交納。
土地出讓金
房改房需要交納土地出讓金,計算公式為:當年成本價×建筑面積×1%。
更多相關精彩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