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竹原產墨西哥,在歐美、日本常用于盆栽觀賞,點綴客室和窗臺,較為普遍。巴西、阿根廷和美洲中部的墨西哥除盆栽以外,常種在廊架或建筑物旁,讓龜背竹蔓生于棚架或貼生于墻壁,成為極好的垂直綠化材料。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大量從美國引種龜背竹,播種的盆栽小苗深受群眾喜愛,曾出現龜背竹熱。至今,大型盆栽龜背竹成為賓館大廳的主要骨干材料。南方用蛇木柱支撐生產的盆栽龜背竹,暢銷全國各地,成為廣東觀葉植物中的拳頭產品之一。
龜背竹常見栽培的有迷你龜背竹,葉片長僅8厘米。石紋龜背竹,葉片淡綠色,葉面具黃綠色斑紋。白斑龜背竹,葉片深綠色,葉面具乳白色斑紋。蔓狀龜背竹,莖葉的蔓生性狀特別強。常見同屬觀賞種有多孔龜背竹,葉片長卵形,深綠色,中肋至葉緣間有橢圓形窗孔,窗孔外緣至葉緣的間距稍寬。洞眼龜背竹,大型種,葉厚似樹藤,葉片長70-80厘米,深綠色。翼葉龜背竹,葉卵圓形,葉長15-20厘米,葉基鈍圓,葉面濃綠色,葉柄寬扁,具翅翼,長10-30厘米。斑紋翼葉龜背竹,葉面深綠色,有乳白色的斑點或斑紋。斜葉龜背竹,葉長橢圓形,葉基鈍歪。窗孔龜背竹,葉長卵形,葉基鈍歪,窗孔數多,窗孔面積大。另外還有星點龜背竹和孔葉龜背竹。
龜背竹常附生于熱帶雨林中的高大樹木上,喜溫暖濕潤環境,生長適溫20-25℃,冬季夜間溫度幼苗期不能低于10℃,成熟植株短時間可耐5℃,低于5℃易發生凍害,當溫度升到32℃以上時,生長停止。
龜背竹盆栽通常用腐葉土、園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為基質。種植時加少量骨粉、干牛糞作基肥。龜背竹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水分,須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天氣干燥時還須向葉面噴水,以保持空氣潮濕,以利枝葉生長、葉片鮮艷。秋冬季節可逐漸減少澆水量。
龜背竹為較喜肥的花卉,為使其生長旺盛,4-9月每月施兩次稀薄液肥,肥足則葉色可人。生長季注意遮陰,忌強光直射,尤其盛夏不能放在陽光下直曬,否則易造成葉片枯焦、灼傷,影響觀賞價值。
龜背竹的葉片有時會發生褐斑病,須及時噴托布 津或多菌靈等防治,以免病蔓延。常見病害有葉斑病、灰斑病和莖枯病,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
龜背竹最常見的蟲害是介殼蟲,少量時可用舊牙刷清洗后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關于龜背竹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的相關知識,裝修之家裝修網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能為您的生活帶來更多樂趣!更多相關方面的精彩內容,還請您持續關注我們的生活百科版塊!
更多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