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腳手架驗收規范都有哪些呢?日后檢查要注意什么?
在了解這個規范以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手腳架哦!腳手架指施工現場為工人操作并解決垂直和水平運輸而搭設的各種支架。建筑界的通用術語,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墻、內部裝修或層高較高無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為了施工人員上下干活或外圍安全網圍護及高空安裝構件等,說白了就是搭架子!接下來再給你說說規范吧!
一、腳手架的作用和要求:
1、腳手架的作用:
(1) 操作平臺
(2) 堆放材料
(3) 短距離水平運輸
2、腳手架的基本要求: (1)足夠強度、剛度、穩定性; (2)足夠面積; (3) 安全,符合高空作業要求;
(4) 構造簡單,裝拆方便;
(5)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3、腳手架的載荷要求:砌筑工程每平方米2700N,裝飾工程每平方米2000N,里腳手架每平方米2500N, 挑腳手架每平方米1000N,特殊情況要通過計算來決定。
4、腳手眼留設規定:單排外落地式腳手架應在墻面上留設腳手眼,作為小橫桿在墻上的支點,注意不允許留腳手眼的部位: 土坯墻、土打墻、空心磚墻、空斗墻、獨立磚柱、半磚墻及180厚的磚墻,磚過梁上及與過梁成60度角三角形范圍,門窗洞口兩側3/4磚和1 ?磚的范圍內。
二、腳手架的分類:
1、按搭設位置不同:外、里腳手架;
2、按材料分:木、竹、鋼制腳手架
三、外腳手架 外腳手架是指搭設在外墻外面的腳手架。其主要結構形式有鋼管扣件式、碗扣式、門型、方塔式、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和懸吊腳手架等。在建筑施工中要大力推廣碗扣式腳手架和門型腳手架。
1.鋼管扣件式腳手架 (1) 鋼管扣件式腳手架的構造: 鋼管扣件式腳手架主要由鋼管和扣件組成。主要桿件有立桿、大橫桿、小橫桿、斜桿和底座等。 鋼管扣件腳手架的基本形式有雙排式和單排式兩種,其構造如圖3.1所示。 扣件用于鋼管之間的連接,基本形式有三種: a、對接扣件用于兩根鋼管的對接連接;? b、旋轉扣件用于兩根鋼管呈任意角度交叉的連接;? c、直角扣件用于兩根鋼管呈垂直交叉的連接。 (2)構造要求: 立桿間距:大橫桿步距和小橫桿間距可按表3.1選用,最下一層步距可放大到1.8m,便于底層施工人員的通行和運輸。 剪刀撐:設置在腳手架兩端的雙跨內和中間每隔30m凈距的雙跨內,僅在架子外側與地面呈45°布置。 連墻桿:每3步5跨設置一根,其作用不僅防止架子外傾,同時增加立桿的縱向剛度,
2.碗扣式腳手架:桿件全部軸向連接,力學性能好
3.門式鋼管腳手架:由門式框架、剪刀撐和水平梁架或腳手板構成基本單元。 門型腳手架又稱多功能門型腳手架,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普遍的腳手架之一。 (1) 門型腳手架的構造及主要部件 門型腳手架由門式框架、剪刀撐和水平梁架或腳手板構成基本單元, 將基本單元連接起來即構成整片腳手架。 門型腳手架的主要部件之間的連接形式有制動片式和偏重片式 (2) 門型腳手架的搭設程序 門型腳手架一般按以下程序搭設:鋪放墊木(板)→拉線、放底座→自一端起立門架并隨即裝剪刀撐→裝水平梁架(或腳手板)→裝梯子→需要時,裝設通常的縱向水平桿→裝設連墻桿→照上述步驟,逐層向上安裝→裝加強整體剛度的長剪刀撐→裝設頂部欄桿。 (3) 門型腳手架的搭設與拆除 搭設門型腳手架時,基底必須先平整夯實。 外墻腳手架必須通過扣墻管與墻體拉結,并用扣件把鋼管和處于相交方向的門架連接起來,如圖3.8所示。 整片腳手架必須適量放置水平加固桿(縱向水平桿),前三層要每層設置,如圖3.9所示。三層以上則每隔三層設一道。 在架子外側面設置長剪刀撐。使用連墻管或連墻器將腳手架與建筑物連接。高層腳手架應增加連墻點布設密度。 拆除架子時應自上而下進行,部件拆除順序與安裝順序相反。
四、里腳手架:一般用于墻體高度不大于4m的房屋。
1、里腳手架常用于樓層上砌磚、內粉刷等工程施工。由于使用過程中不斷轉移施工地點,裝拆較頻繁,故其結構形式和尺寸應力求輕便靈活和裝拆方便。?&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