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樁機具。機械采用三點支撐履帶自行式柴油打樁機,綜合考慮工程地質條件、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樁的規格、入土深度等因素,遵循重錘低擊的原則,柴油錘選用D80型號。樁帽用圓筒型,套樁頭用的筒體深度400mm,內徑應比管外徑大20mm,送樁器與管樁匹配,送樁器套筒深度300mm,內徑應比管外徑大20mm。樁帽和樁錘之間用豎紋硬木作錘墊,厚度不小于150mm,樁帽與管樁頭之間設置彈性襯墊(膠合板),經錘擊壓實后不小于120mm,送樁器與樁頭之間設置硬紙板作襯墊。
2、打樁程序:①清除障礙物→平整場地→測量定樁位→樁機組裝→打樁準備→喂樁、插樁→初打→矯正→正式打樁→接樁→送樁→移位施打下一樁。②由于樁間距>4D(樁徑),可以不考慮樁間擠土效應,工程樁可以從一端向另一端排打作業。③若建設單位提供的同一根管樁的樁節長度不同,應根據地質情況選用第一節樁長(建議先打短節樁)。
3、管樁的施打:①工程樁使用前,應目測樁身質量和端頭平整度,預應力筋露出端頭的樁不得使用(用角磨機磨平后使用),養護期不到8天的樁不得使用。將PHC管樁劃出1米刻度線,并標識距樁底有效長度,以便打樁工程中準確記錄每米錘擊數。②PHC管樁的運輸和吊放。PHC管樁采用平板拖車運至現場吊放于施工負責人指定地點。為防止管樁運輸和堆放產生自重應力破壞,管樁要放在堅實平整的地面上,起吊時最好采用專用吊鉤鉤住管樁兩端內壁直接進行水平起吊。當管樁現場分層堆壓堆放時,嚴禁用樁架上的卷揚機拖拉管樁取樁。管樁擺放時要有防止滾動措施(用枕木墊在支點處,管樁每側墊兩處)。③就位打樁。樁機就位準備打樁,用20噸輪胎吊將。第一節樁送至樁機前。樁尖焊接后,進行插樁,用樁機上的吊勾喂樁,采用一點綁扎,吊點宜選在四分之一處,對準樁位將樁落下(樁位事先用鋼筋棍釘出),要樁位正。將樁錘輕輕放下,初次調整樁垂直度,冬天施工地面較硬,將樁打入2-3m時再次調整樁身垂直度,保證第一節樁垂直度控制在0.5%以內,否則,應將樁及時拔出重新插樁施打。樁身垂直度要通過立于樁機前方、側放的兩臺經緯儀指揮樁機司機移動樁機架調整。樁停打時的垂直度不得超過1%。④打樁方法。每臺打樁機均要先選用3根工程樁作為試打樁,并記錄最后10擊貫入度。打樁過程中只要錘芯跳動正常即可正常打樁,錘芯沖程一般為2.0-2.8m之間。要求:樁錘、樁帽和樁身應保持在同一縱軸線上,宜重錘輕擊,低錘重打,每根樁一旦施打要連續施工,如需停打,應盡量縮短停錘時間(一般不超過6h)。要求打樁過程中認真作好記錄,尤其最后一陣貫入度的記錄,并且注意觀察樁身進入速度和反彈情況。⑤PHC樁連接。接樁采用鋼端板焊法,接樁采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當第一節樁頂距離地面0.6米左右時就可接樁。接樁時摘去樁帽,將第二節樁如前述方法吊至第一節樁的上方,上下節樁段應保持順直,要求端頭鋼法攔要整個面接觸焊接,錯位偏差不宜大于5mm。焊接時兩個焊工對稱同時焊接,焊縫要求連續飽滿,焊縫厚度必須滿足焊接規范要求。焊接時應采取防風措施。焊接完2min后方可打樁以防接頭進入地下水層出現淬火現象。⑥送樁。為便于控制送樁樁頂標高,每個柱基的樁施打前應先測出自然地面的標高,計算后在送樁器上標出樁頂刻度線。另外,送樁器上還要有刻度線,精確到10cm,用來確定達不到設計標高的樁頂高度。采用套筒式送樁器,送樁器要求上下兩端面平整,且與中心線相垂直,并應有足夠剛度。⑦停打標準。本次施工工程樁的打樁控制設計采用標高控制(即進入各土層的工程樁均打至設計標高,不再接樁),打樁過程最終10擊貫入度作為參考。根據多年施工經驗
1前言高強預應力管樁基礎是本地區應用最廣的基礎型式。如何保證管樁的承載力是我們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樁的承載力決定于土的承載力和樁身質量兩個方面。管樁的檢測就是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來考驗這兩個方面,以判斷其是否滿足要求。目前,管樁常見的檢測方法有單樁豎向靜荷載試驗、高應變動力試樁、基樁反射波法等三種。本文就這三種方法進行介紹并討論它們的適應性和應注意的地方,供同行參考。2單樁豎向靜荷載試驗2.1單樁豎向靜荷載試驗的目的靜荷載試驗是采用接近樁的實際工作條件的試驗方法來考驗樁,主要是為了獲得樁的極限承載力,作為設計的依據?;蛘咴跇兜尿炇针A段確定樁的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2.2單樁豎向靜荷載試驗的原理在樁頂施加了豎向荷載后,樁土間產生相對位移,樁身表面則出現向上的側阻力;樁身上部產生壓應力和壓縮變形。隨著樁頂荷載的增加,樁土間的位移進一步加大,樁身的應力進一步往下發展,樁下部的側阻力也逐漸發揮出來;當樁頂荷載足夠大時,側阻力達到最大值,樁端土產生壓縮變形和土反力。繼續增加荷載,直到樁頂沉降大于期望值或樁端土出現了刺入破壞為止。此時樁頂荷載就是其極限承載力。在試驗的過程中,若樁身有質量缺陷可能會出現先期破壞(樁身發生破壞先于土承載力),這樣也就一并對樁身質量作了檢驗。通過靜載試驗獲得樁的承載力,可分為按強度控制和按沉降控制兩大類:①樁側、樁底的土承載力均發生破壞,荷載~沉降曲線表現為陡降型,此種情況按強度控制,取荷載~沉降曲線出現陡降段的前一級荷載作為樁的極限承載力。②土的承載力沒有發生破壞,隨著荷載的增加,雖然沉降量也進一步增大,但樁端土的承載力也進一步增大,荷載~沉降曲線表現為緩變型,此種情況按沉降控制,可依據設計要求或規范要求取某一沉降所對應的荷載作為樁的承載力。2.3單樁豎向靜荷載試驗的適應性討論靜載試驗對樁地承載力檢測是最適宜的。試驗施加的荷載,加載速度極為緩慢,樁的沉平均速度為0.0001m/s,加速度接近于零,靜載試驗測到的承載力,被認為是最接近于工程實際。因此,靜載試驗也用作檢驗動力試樁的準確與否。靜載試驗對樁身質量檢測的適應性是不充分的,表現為以下四點:①如果試驗中出現樁身上部的先期破壞,無法判明破壞的位置:②如果樁身急劇沉降而通過補加荷載,發現樁所能承受的荷載沒有明顯降低的時候,難于判明是樁身下部破壞還是土承載力的破壞;③試驗對于樁身的水平裂縫無法檢測;④無法對樁身強度進行充分檢驗。3高應變動力試樁3.1高應變動力試樁的目的檢測土的承載力和樁身的質量。還可進行打樁監測,確定樁錘效率、樁身應力等。3.2高應變動力試樁的原理和作法介紹用重錘(柴油錘或自由落錘)錘擊樁頂,使樁產生一定的永久貫入度。重錘引起的沖擊力在樁頭附近造成應力,應力以波的形式往樁底方向傳播,沖擊應力波過處引起該處樁的速度和位移,從而激發起土阻力。土阻力也以波的形式在樁身內往上及往下傳播。沖擊應力波和土阻力波在傳播過程中如果遇到阻抗(ρcA)變化,就會在界面(如樁頂、樁底、樁身截面積的變化處等)處發生透射和反射。試樁過程所激發起的土阻力由與速度相關的動阻力和與位移相關的靜阻力組成,而靜阻力正是我們所希望得到的土承載力;而應力波傳播過程中出現的反射和透射則可以告知人們樁身質量的完整性情況。作法是,在管樁樁頭附近的某一截面上對稱安裝應變傳感器和加速度傳感器各一對,用以得到此截面的力和速度變化曲線。由于沖擊應力波和土阻力波均經過此截面,因而這兩條力和速度變化曲線中含有土阻力和樁身質量情況的信息。設定樁的模型,通過應力波理論進行分析,便可得出土的參數,從而把動阻力、靜阻力分
一、施工階段施工流程如下:測量定位-現場總平面布置-降水-土方開挖-邊坡支護-地基處理(含樁基及天然地基)-基礎墊層施工-基礎底板-基礎-地下室防水-回填-上部結構施工(包括模板、鋼筋、混凝土等工程)-屋面-外窗-外墻涂料-隔斷安裝-地面墊層-抹灰-衛生間防水-門窗-地面-內墻涂料-潔具安裝-其它設備安裝-分戶驗收-竣工驗收。
二、先挖地基后打樁;
三、樁基按成樁方法可為:干作業法鉆(挖)孔灌注樁、泥漿護壁法鉆(挖)孔灌注樁、套管護壁法鉆(挖)孔灌注樁、長螺旋壓灌灌注樁、沖孔灌注樁、鉆孔擠擴灌注樁、攪拌勁芯樁、預鉆孔打入(靜壓)預制樁、打入(靜壓)式敞口鋼管樁、敞口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和H型鋼樁、沉管灌注樁、沉管夯(擠)擴灌注樁、打入(靜壓)預制樁、閉口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和閉口鋼管樁等。
序號項目外觀質量要求1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計面積不應大于樁總外表面積的0.5%;每處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應大于5mm,且應修補2樁身合縫漏漿漏漿深度不應大于5mm,每處漏漿長度不應大于300mm,累計長度不應大于管樁長度的10%,或對稱漏漿的搭接長度不應大于100mm,且應修補3局部磕損局部磕損深度不應大于5mm,每處面積不得大于50cm2,且應修補4內外表面露筋不允許5表面裂縫不得出現環向和縱向裂縫,但龜裂、水紋和內壁浮漿層中的收縮裂紋不在此限6樁端面平整度管樁端面混凝土和預應力鋼筋鐓頭不得高出端板平面7斷筋、脫頭不允許8樁套箍凹陷凹陷深度不應大于10mm9內表面混凝土塌落不允許10接頭、樁套箍與樁身結合面漏漿漏漿深度不應大于5mm,漏漿長度不應大于周長的1/6,且應修補空洞和蜂窩不允許注:用于設計等級為甲級管樁基礎工程或腐蝕性環境下的靜壓管樁不允許樁身合縫處、樁套箍與樁身結合面處有漏漿縫。
鉆孔灌注樁驗收規范
(1)高應變動力栓測試驗,試樁數量不少于樁總數的2%。
(2)低應變動力栓測試驗,試樁數量每一柱下承臺不少于一根,試驗總數量不少于樁的總數量的30%。
(3)單樁豎向靜載試驗,試樁數量同一樁徑不少于該樁徑總數的1%,且不少于根。
(4)單樁水平靜載試驗,試樁數量同一樁徑不少于該樁徑總數的1%,且不少于根。試樁的位置由監理、設計及業主根據樁的施工質量情況確定。
(5)抽芯檢查,檢查數量不少于樁的總數的3%。1.主控項目:
(1)沖孔灌注樁使用的原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2)成孔深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沉渣厚度嚴禁大于50mm。
(3)實際澆筑混凝土量嚴禁小于實際理論計算體積,樁身任意一段平均直徑與設計直徑之比嚴禁小于1。
(4)澆筑后的樁頂標高及浮漿的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5)鋼筋的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6)砼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7)樁端伸入持力巖層和深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8)樁端持力巖層的性質和持力巖層的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