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黃花梨原木鑒別方法:
1、氣味:海南黃花梨氣味辛香、清幽、吸入鼻孔感覺舒暢不已。其他黃花梨香氣中夾有酸味、臭味等談不上迷人以至想多吸。
2、紋路:線條流暢、生動;其他黃花梨紋理線條相對生硬、呆板,總體圖案缺乏意象。
3、色彩:海南黃花梨色彩多樣,除主色調為金黃色外,還有黃白、紫、褐、紅、黑以及它們之間的任意組合甚至多種組合于一塊木料中,海南黃花梨畫面總體潔凈,尤如明心見性的清純山水畫。
4、細密度:海南黃花梨比重總體不如大葉紫檀、小葉紫檀,但比其他黃花梨密實比重大。因此海南黃花梨橫切面毛孔細小,縱切牛毛紋細小。
5、手感:海南黃花梨經高標號砂紙打磨、拋光后其手感在所有材質中都堪稱天下第一。因其毛孔細、油質多、柔韌性好,材質可不按走向隨意裁切而不起茬之故。觸象撫嬰兒肌膚,這也是海南黃花梨深受喜愛的主因之一。
6、光澤:海南黃花梨體內含豐富油質。因此打磨后光潔度高有玻璃面之感。拿在手上搖晃或隨著視野挪移,面上瑩光會騰挪閃躍,其外表常如綢緞面,瑩光閃爍明顯。
7、鬼臉:所謂“鬼臉”就是結節、疙瘩。所有木材其實都有只不過它們生長快速,比如杉木結節很大就不起眼。紫檀、酸枝等其他硬木也有之。但海南黃花梨的鬼臉更多、鬼臉更豐富而多姿。
海南黃花梨鑒別:
1、海南黃花梨木的顏色通常較深;
2、海南黃花梨木得紋理和木癤較多,有所謂的虎皮紋,并且紋理(棕眼)較細;
3、海南黃花梨的氣味較大;
4、從材料上看,越南黃花梨樹材略粗大,海南黃花梨直徑普遍較小。
這個要看是什么地方的,比如,黃花梨來說吧!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就不一樣的。這里面如果黃花梨是海南黃花梨的那就這個比較貴的。至于說好不好,那就要看個人喜好了。
黃花梨為制做紅木家具的上好木材,市場上現存的較少。平常我們能夠見到的多是產自越南的黃花梨。由于越南與海南地理位置相近,又基本是在同一個緯度上,所以越南黃花梨與海南黃花梨非常相近,尤其是產自越南東部,與海南隔海相望地方的木材。如何對兩種木材進行識別,可參考如下五點:
一、相對而言,海南黃花梨木質細密溫潤,越南黃花梨木質粗糙導管(棕眼兒)明顯。
二、海南黃花梨降香較明顯,而越南黃花梨氣味辛辣。
三、海南黃花梨紋理舒展流暢,常見虎皮狀紋理,越南黃花梨紋理缺少規律,雜亂無章。
四、顏色上二者也有區別,海南黃花梨顏色均勻,通常為暗紅色,越南黃花梨紋理之間色差明顯,常為淺黃色。
五、從材料上看,越南黃花梨樹材粗大,海南黃花梨直徑普遍較小?,F在見到的越南黃花梨心材直徑大多在20-40厘米。而海南黃花梨,直徑通常不超過30厘米。上述兩種木材的區別都是相對而言的,而且都是要在對木材局部刨光以后進行鑒別才行。這種鑒別雖然有一定的難度,對黃花梨產地的分辨而言,寫的再多也無法起到關鍵作用,我一直尋找可以分辨黃花梨產地的簡單方法,但目前的各種實驗都難以區分,只是在各種光的照射效果中偶然發現在紫光照射下可以發現膠補的工藝處理問題,但對材質的區分目前還是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其中很多感受都難用文字描述得清楚,需要大家在實踐中結合我的描述去體會。
親,從一下幾個方面鑒別的 顏色 :許多書籍和專著上都將黃花梨的顏色說成是“從淺黃到紫赤”,這是極不負責的說法。打開色譜就會發現,這個說法幾乎覆蓋了色譜的絕大部分,與其他硬木的顏色不能區分。
其次,對于黃花梨木的條狀黑色素帶問題,真正意義上的黃花梨沒有黑色或深褐色的條狀黑色素帶,因為這種顏色紋理與木材的淺色基調差別較大,形成的圖案往往比較喧鬧和浮躁,明顯不符合明代文人的審美觀念。
鬃眼: 許多書籍和著述中將黃花梨的鬃眼特征概括為“麥穗紋、蟹爪紋、牛毛紋”,通過考察各大博物館藏品和國外權威著述發現,這些鬃眼特征并非黃花梨獨有。如一些草花梨也有明顯的“麥穗紋”,雞翅木有比較典型的“蟹爪紋”,紫屬花梨和淺色紫檀木經常有“牛毛紋”。這些紋理特點對初入收藏圈的愛好者迷惑性極大,也交了很多學費。
鬼臉: 有專家說,“黃花梨有著迷人、可愛的鬼臉”,但現在來看,最可氣的還是“鬼臉”,它使得不少收藏者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肮砟槨本褪菢浒X巴,所有的樹木在主干與枝杈分接處均可形成“鬼臉”,而且有的酸枝木和草花梨的“鬼臉”比黃花梨更生動、更可愛,如“狐貍頭”、“老人頭”,對于一些經驗不足的收藏者就更具有迷惑性。
香味: 真正的黃花梨是有香味的,但這種香味聞到很不容易,一些年代久遠的家具根本聞不到。黃花梨的香味是一種幽幽的芳香,并不是一些專家、紅木廠老板宣揚的什么濃郁的降香。而且,將黃花梨木屑燃燒,也不會產生沁人心脾的香味,往往是嗆人的煙。
重量: 在紅木國標中,說降香黃檀的密度范圍在0.82—0.94克/立方厘米,但是在市場上買家具和木料的時候,也不可能先鋸下一塊進行監測而再購買,而且其他木材的密度也往往在這個區間范圍內。所以,往往靠掂分量也不是那么準。記得好評喲,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