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用預應力混凝土澆筑成的板
預應力混凝土是為了彌補混凝土過早出現裂縫的現象,在構件使用(加載)以前,預先給混凝土一個預壓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區內,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將鋼筋進行張拉,利用鋼筋的回縮力,使混凝土受拉區預先受壓力。這種儲存下來的預加壓力,當構件承受由外荷載產生拉力時,首先抵消受拉區混凝土中的預壓力,然后隨荷載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長,延緩或不使裂縫出現,這就叫做預應力混凝土。
1、基礎:一般是條基或筏基。開挖基槽或基坑→基礎墊層→基礎鋼筋、模板→基礎混凝土→基礎砌磚→基礎構造柱、地圈梁→回填土。
2、主體結構:頂板有現澆和預制兩種,現在預制很少用了。一層砌磚→一層構造柱鋼筋、模板→一層構造柱混凝土→一層圈梁、現澆板鋼筋、模板(預制板結構只做圈梁、做完后安裝預制板)→一層圈梁、現澆板混凝土→二層砌磚………二層圈梁、現澆板混凝土→頂層砌磚………頂層圈梁、現澆板混凝土。
預應力混凝土板是預制板。預應力混凝土板是為了避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裂縫過早出現,充分利用高強度鋼筋及高強度混凝土,設法在混凝土結構或構件承受使用荷載前,通過施加外力,使得構件產生的拉應力減小,甚至處于壓應力狀態下的混凝土構件。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1、在房屋建設中,按其結構形式一般分為:磚混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鋼筋混凝土筒結構,鋼結構等6種形式,并沒有預制板結構的分類。結構形式是考慮整體的房屋結構形式,是按建筑結構的傳遞荷載的方向進行分類,而不是按房屋內某個構件的結構形式定義。磚混結構中,荷載傳遞方向是荷載——板——墻——基礎——地基。框架結構中,荷載傳遞方向是荷載——板——梁——柱——基礎——地基。剩下的三類和框架結構類似,不同的是柱那里換成別的。
2、預制板結構是指房屋建筑里某一構件的結構形式,一般指樓板為預制板。它是房屋結構里細分后的構件結構形式,這一分類下常分為預制板結構,現澆結構,以及預應力結構。這都是說房屋內的梁、柱、板的結構形式。在比較老的房子里多數樓板是采用預制板的,而房屋的結構形式是磚混結構的,所以房產證上寫的磚混結構是沒有錯的。
2、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有先張和后張之分。
先張法:在混凝土臺座上先將鋼筋張拉到預定的應力,然后在上面澆制混凝土板,待混凝土達到預定強度后再將鋼筋放松。
后張法:先制作預留穿鋼筋孔洞的混凝土板,硬化后再穿入鋼筋進行張拉,在兩端錨固。
3、對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的主要受力鋼筋,預先施行張拉產生拉應力,使混凝土預先產生壓應力,就是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構件;由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構件組成的混凝土結構就是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
4、預制板就是在建造建筑物之前,預先制造的鋼筋混凝土板。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