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相關國家標準與規范有:
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1994(2000版);
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2004;
3、《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
4、《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2008;
5、《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GB50156-2002;
6、《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2006;
7、《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8、《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
知識點延伸:
防雷接地分為兩個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擊而造成損害;二是靜電接地,防止靜電產生危害。
防雷接地樁的所應執行的標準是《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00)。具體要求是:
第3.3.5條利用建筑物的鋼筋作為防雷裝置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建筑物宜利用鋼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礎內的鋼筋作為引下線.本規范第2.0.3條
二、三、
八、九款所規定的建筑物尚宜利用其作為接閃器.
二、當基礎采用硅酸鹽水泥和周圍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礎的外表面無防腐層或有瀝青質的防腐層時,宜利用基礎內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
三、敷設在混凝土中作為防雷裝置的鋼筋或圓鋼,當僅一根時,其直徑不應小于10mm.被利用作為防雷裝置的混凝土構件內有箍筋連接的鋼筋,其截面積總和不應小于一根直徑為10mm鋼筋的截面積.
四、利用基礎內鋼筋網作為接地體時,在周圍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線所連接的鋼筋表面積總和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S≥4.24kc2(3.3.5)
式中S-鋼筋表面積總和(m2).
五、當在建筑物周邊的無鋼筋的閉合條形混凝±基礎內敷設人工基礎接地體時,接地體的規格尺寸不應小于表3.3.5的規定.
六、構件內有箍筋連接的鋼筋或成網狀的鋼筋,其箍筋與鋼筋的連接,鋼筋與鋼筋的連接應采用土建施工的綁扎法連接或悍接.單根鋼筋或圓鋼或外引頸埋連接板、線與上述鋼筋的連接應焊接或采用螺栓緊固的卡夾器連接.構件之間必須連接成電氣通路.。
希望對你有用!
腳手架需要穿過或靠近380伏以內的電力線路,距離2米以內的,在架設和使用期間應斷電或拆除,如不能拆除時,應采取下列防電措施:
(1)對電線和鋼腳手架進行絕緣包扎,并將包扎好的電線與包扎好的鋼腳手架通過絕緣物綁扎牢固,以免晃動摩擦。
(2)鋼腳手架采取接地處理,如電力線路垂直穿過或靠近鋼腳手架時,應將電力線路周圍至少2米以內的鋼腳手架水平連接,并將線路下方的鋼腳手架垂直連接進行接地;如電力線路和鋼腳手架平行靠近時,應將靠近的一段鋼腳手架在水平方向連接,并在每隔25米處進行一次重復接地。
(3)搭設在曠野、山坡上的鋼腳手架以及鋼井架、鋼龍門架、鋼獨桿提升架等垂直運輸架,在雷擊區域或雷雨季節時,應設避雷裝置。
(4)避雷針可用直徑25~32mm,壁厚不小于3mm的鍍鋅鋼管或直徑不小于12mm的鍍鋅鋼筋制成,分設在房屋四角的腳手架立桿上,高度不小于1米,并將所有最上層的大橫桿全部連通,形成避雷網絡。
(5)在垂直運輸架上安裝避雷針時,應將井架一側中間立桿接高出頂端不小于2米,并在立桿下端設置接地線,同時應將卷揚機外殼接地。
(6)接地線和接地極的設置可參照有關防雷接地規程。
(7)在施工期間遇有雷擊或將有大雷雨時,鋼腳手架上的施工人員應立即離開。
一、施工準備
(一)作業條件
1.接地體安裝人工接地體:設計位置的場地沒被占用,且巳經清理好;利用底板鋼筋或深基礎做按地體:底板筋與柱筋連按處已綁扎完。
2.接地干線安裝支架安裝完畢;土建抹灰已完成;穿墻保護管巳預埋。
3.支架安裝各種支架已運到現場;結構工作巳經憲成;室外必須有腳手架或爬梯。
4.防雷引下線暗敷設建筑物有腳手架或爬梯,達到能上人操作的條件;利用主筋作引下線時,鋼筋綁扎完畢。
5.避雷引下線明敷設支架安裝完畢;建筑物有腳手架或爬梯,達到能上人操作的條件;土建外裝修完畢。
6.避雷網安裝支架安裝完畢;具備調直場地和垂直運輸條件;接地體與引下線必須做完。
7.避雷針安裝接地體及引下線必須安裝完畢;需要腳手架處,腳手架搭設完畢;土建結構工程己完,并隨結構施工做完預埋件。
(二)材料要求
1.防雷及接地裝置所有部件均應采用鍍鋅材料,并有出廠合格證和鍍鋅質量證明書。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保護鍍鋅層。其主要鍍鋅材料有:扁鋼、角鋼、圓鋼、鋼管、鉛絲、螺栓、墊圈、彈簧墊圈、U形螺栓、元寶螺栓、支架等。
2.電焊條、氧氣、乙炔、瀝青油、混凝土支座、預埋鐵件、小線、防腐油、銀粉、黑色油漆等。
(三)主要機具
1.常用電工工具:手錘、鋼鋸、壓力案子、大錘等。
2.線墜、卷尺、大繩、粉線袋、絞磨(或倒鏈)、緊線器、電錘、沖擊鉆、電焊機、氣焊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