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磚鋪時沒留縫補救的方法還是有的,但是在裝修時施工人員都會建議地磚要留縫,主要是偽了防止地磚出現起鼓爆裂的現象。
瓷質磚留縫可小一些,陶質磚留縫應大一些。一般貼墻磚留縫1-1.5㎜即可,地磚要留縫2-3㎜,即使所謂的無縫磚,留縫也要不小于1㎜,某些特殊規格的磚(如小規格磚,陽臺長條磚等),留縫可在3-5㎜。另外,仿古磚一般留縫都要大些,才能體現出磚的古樸感覺;某些進口磚也要求留寬縫,以便于形成整體的風格。
不要不給瓷磚不留縫;
瓷磚不留縫 與冷熱會膨脹,造成磚下面會出現彭鼓,翹角,變形等現象。不要為了美觀而留下隱患。
一般情況下鋪貼瓷磚都是有縫隙的,市面上所謂的無縫磚只不過是瓷磚在加工工程中進行了精加工,從而保證產品邊緣整齊、規格一致,鋪貼時的磚縫相對更小一些而已。瓷質磚留縫可小一些,陶質磚留縫應大一些。要想沒有一點縫隙,那是不可能的。
您要做好重貼準備工作:
一是重新配磚,因為起磚時很有可能損壞原地磚;
二是要去供應商那里查詢一下您買地磚的批號,因為每個產品的生產時間不同,顏色是有差異的,所以正規廠家會對該批次產品標注色彩代碼,如果包裝盒還在就更好了。若不是同一批號,會有色差的。這點您要注意;
三是向裝飾公司或工頭提出更換瓦工師傅,因為現在人的技藝普遍提升,只要認真操作就不應當出現這樣問題了,幾乎能做到全部地磚不空鼓;四是要求裝飾公司檢查水泥質量,如果是水泥質量問題,那還是會出問題的。所以您要把該說的話說在前面,如果再出現問題,由對方負全責,最好能寫下文字協定,哪怕是幾句話,到時發生爭議有案可查。裝修是件煩人的事情,出現問題不怕,只要能及時解決就要原諒對方。所以禮貌待人,尊重師傅非常重要。
可以填縫。
常用的填縫材料有:白水泥、膩子粉、填縫劑、美縫劑等等。
白水泥、膩子粉是傳統的填縫材料。不過這兩種材料在性能上都有所欠缺,常見的情況是,短時間內效果尚可,但是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脫落、漏出縫隙等情況。而且,白水泥和膩子粉的防水性能不佳,導致在陰濕的地方,磚縫特別容易發黑、發霉。
填縫劑是經過特別設計的配方材料,因此它比白水泥等傳統材料具有更好的粘合性,干燥之后耐磨性更高、強度好、并且吸水率低,不容易受潮與吸附污垢。
調填縫劑
將填縫劑按一定比例1:1與清水攪拌均勻后使用,絕不可以直接將干粉刮入縫中,以避免填縫劑中可能純在的硬質顆粒劃傷瓷磚。
刮抹填縫劑應該使用橡皮抹刀密實刮入縫中,以避免填縫劑中可能存在的硬質顆粒劃傷瓷磚,填縫的時候。必須一邊填縫一邊清理瓷磚上多余的填縫劑,以免填縫劑干燥后不易清潔。
填縫講究時間
瓷磚在鋪貼完成之后24小時,方可進行填縫。這是因為瓷磚鋪貼以后,還不夠鬧靠,萬一填縫不慎,可能導致瓷磚移動等狀況。另外,過早填縫,填縫劑也容易返堿。
填縫后清潔
待填縫劑凝結后,用海綿清洗瓷磚表面,正常釉面瓷磚用清水清洗即可。如瓷磚表面吸水量過高,填縫劑滲入瓷磚,需用專用瓷磚清洗劑清洗。
希望可以幫到你!
、墻地面基層處理不凈,或澆水濕潤不夠;
2、墊層水泥沙漿鋪設太厚或加水較多;
3、瓷磚背面浮塵未除或用水浸潤不夠,鋪貼時瓷磚背面污跡未清理,水跡過多,造成粘結不實;
4、對于瓷質磚國家標準吸水率是E≤0.5%,陶質磚國家標準是>10%,所以粘貼力遠比陶質磚弱,瓷質磚的收縮膨脹率約為4×10-6,混凝土的收縮率比瓷質磚要大一倍以上,當水泥出現收縮時,瓷質磚與地面的收縮率不一致,兩個不同物體必然出現分離,此時,瓷質磚底部出現空鼓;
5、瓷質磚吸水率較低,如在未與水泥完全粘貼時受到大的沖擊力(如重物撞擊,踩踏等),從而造成磚與水泥兩個不同物體出現分離,磚底出現空鼓;
6、因沙漿密度不一致,沙漿在初凝期完成后出現沉降,產生空鼓、松脫;
7、水泥不符合要求等;
8、與水泥的熱膨脹系數不同,大規格瓷磚鋪貼后存在溫差應力,季節性的溫差振蕩會造成粘接強度降低;
9、產品本身背紋不合理或者附著非常多的磚底粉而在施工中未采取相應的措施;
10、瓷磚之間,特別是大規格磚留縫過小,瓷磚熱脹冷縮相互擠壓造成起翹,破裂。瓷磚脫落怎么辦-解決方法解決問題首先要發現問題,瓷磚鋪貼24小時進行驗收。一旦發現空鼓首先判斷空鼓情況
1、大面積空鼓。碰上這種情況只能是全部拆下重新鋪貼。
2、墻磚少量局部空鼓。如所在位置不影響櫥柜、鏡柜、花灑、熱水器等安裝,可以不予處理。否則建議敲掉重鋪。
3、邊角空鼓。此類空鼓可施行灌漿處理。
4、如鋪貼時間較長但發現空鼓,拆除時建議從磚中間開口,慢慢向四周砸碎撬起。避免對周圍的磚造成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