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方法,1、考慮到雷電或其他電信設備的干擾,計算機房不宜設置在大樓的頂層或靠外墻側,特殊情況限制的,應設置屏蔽層防止雷電干擾。對于特別重要的計算機系統,應考慮設置獨立的屏蔽機房。建筑物(包括計算機機房)內設備及管線接地安裝應按照相關規范執行,做好等電位聯結;2、防止雷電危害還應防雷擊引起的電磁脈沖,計算機房的配電箱應設置SPD(防電磁浪涌)保護裝置,防止機房供電電源由于雷擊電磁脈沖而造成斷電。另外,對于重要的系統主機,其通訊電纜也應設置SPD保護裝置,由于通訊電纜數量一般比較多,因此通訊線的保護設置應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合理設置;3、電氣接地系統宜采用TN-S接地系統,PE線與相線分開,機房電源接入處應做重復接地;4、機房接地一般分為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工作接地、防雷保護接地。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版)的要求,防雷設計采用共用接地系統時,各接地系統宜共用一組接地裝置。信息系統的所有外露導電物(各種箱體、殼體、機架等金屬組件)應建立一等電位聯結網絡。因此,電氣防雷設計應在計算機房設置專用的等電位聯結排,通過引下線與大樓總等電位聯結排連接。根據共用接地系統的層層等電位原則,采用結構主鋼筋作為引下線,更適用于共用接地系統。另外強調,大樓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計算機機房防雷設計規范》(GB50174-93)的第四節要求:第四節??接地第6.4.1條??電子計算機機房接地裝置的設置應滿足人身的安全及電子計算機正常運行和系統設備的安全要求。第6.4.2條??電子計算機機房應采用下列四種接地方式:一、交流工作接地,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二、安全工作接地,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三、直流工作接地,接地電阻應按計算機系統具體要求確定;四、防雷接地,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防雷設計規范》執行。第6.4.3條??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防雷接地等四種接地宜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按其中最小值確定;若防雷接地單獨設置接地裝置時,其余三種接地宜共用一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應大于其中最小值,并應按現行國標準《建筑防雷設計規范》要求采取防止反擊措施。第6.4.4條??對直流工作接地有特殊要求需單獨設置接地裝置的電子計算機系統,其接地電阻值及與其它接地裝置的接地體之間的距離,應按計算機系統及有關規定的要求確定。第6.4.5條??電子計算機系統的接地應采取單點接地并宜采取等電位措施。第6.4.6條??當多個電子計算機系統共用一組接地裝置時,宜將各電子計算機系統分別采用接地線與接地體連接。
防雷接地施工要求:在工程的設計階段不知道電子系統的規模和具體位置的情況下,若預計將來會有需要防雷擊電磁脈沖的電氣和電子系統,應在設計時將建筑物的金屬支撐物、金屬框架或鋼筋混凝土的鋼筋等自然構件、金屬管道、配電的保護接地系統等與防雷裝置組成一個接地系統,并應在需要之處預埋等電位連接板。
一、施工準備(一)作業條件1.接地體安裝人工接地體:設計位置的場地沒被占用,且巳經清理好;利用底板鋼筋或深基礎做按地體:底板筋與柱筋連按處已綁扎完。2.接地干線安裝支架安裝完畢;土建抹灰已完成;穿墻保護管巳預埋。3.支架安裝各種支架已運到現場;結構工作巳經憲成;室外必須有腳手架或爬梯。4.防雷引下線暗敷設建筑物有腳手架或爬梯,達到能上人操作的條件;利用主筋作引下線時,鋼筋綁扎完畢。5.避雷引下線明敷設支架安裝完畢;建筑物有腳手架或爬梯,達到能上人操作的條件;土建外裝修完畢。6.避雷網安裝支架安裝完畢;具備調直場地和垂直運輸條件;接地體與引下線必須做完。7.避雷針安裝接地體及引下線必須安裝完畢;需要腳手架處,腳手架搭設完畢;土建結構工程己完,并隨結構施工做完預埋件。(二)材料要求1.防雷及接地裝置所有部件均應采用鍍鋅材料,并有出廠合格證和鍍鋅質量證明書。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保護鍍鋅層。其主要鍍鋅材料有:扁鋼、角鋼、圓鋼、鋼管、鉛絲、螺栓、墊圈、彈簧墊圈、U形螺栓、元寶螺栓、支架等。2.電焊條、氧氣、乙炔、瀝青油、混凝土支座、預埋鐵件、小線、防腐油、銀粉、黑色油漆等。(三)主要機具1.常用電工工具:手錘、鋼鋸、壓力案子、大錘等。2.線墜、卷尺、大繩、粉線袋、絞磨(或倒鏈)、緊線器、電錘、沖擊鉆、電焊機、氣焊工具等。二、質量要求質量要求符合《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的規定。三、工藝流程接地體→接地干線→支架→引下線明敷→避雷針→避雷網→避雷帶或均壓環四、操作工藝(一)接地體的安裝1.接地體安裝有關規定接地體頂面埋設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無要求時,不應小于0.6m。角鋼及鋼管接地體應垂直配置。除接地體外,接地體引出線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裝置焊接部位應防腐處理;在作防腐處理前,表面必須除銹并去掉焊接處殘留的焊藥;垂直接地體的間距不應小于其長度的3~5倍。水平接地體的間距應符合設計規定。當無設計規定時不宜小于5m;除環形接地體外,接地體埋設位置應在距建筑物3m以外。距建筑物出入日或人行道也應大于3m,如小于3m時,應采用均壓帶做法或在接地裝置上面敷設50一90mm厚度的瀝青層,其寬度應超過接地裝置2m;接地體敷設完畢,基坑回填土內不應夾有石塊和建筑**等;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較強的腐蝕性;在回填土時應分層夯實;接地裝置由多個分接地裝置部分組成時,應按設計要求設置便于分開的斷接卡。自然接地體與人工接地體連接處應有便于分開的斷接卡,斷接卡應有保護措施。2.人工接地體安裝接地體加工:根據設計要求的數量、材料、規格進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鋼管和角鋼切割,長度不應小于2.5m。如采用鋼管打入地下應根據土質加工成一定的形狀,遇松軟土壤時,可切成斜面形,為了避兔打入時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以加工成扁尖形;遇±質很硬時,可將尖端加工成圓錐形。如選用角鋼時,應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的角鋼,切割長度不應小于2.5m,角鋼的一端應加工成尖頭形狀;溝槽開挖:根據設計圖要求,對接地體(網)的線路進行測量彈線,在此線路上挖掘深為0.8~1m,寬為0.5m的溝槽,溝頂部稍寬,底部漸窄,溝底如有石子應清除;安裝接地體(極):溝槽開挖后應立即安裝接地體和敷設接地扁鋼,防止土方倒塌。先將接地體放在溝槽的中心線上,打入地下。一般采用大錘打入,一人扶著接地體,一人用大錘敲打接地體頂部。使用大錘敲打接地體時要平穩,錘擊接地體正中,不得打偏,應與地面保持垂直、當接地體頂端距離地面600mm時停止打入;接地體間扁鋼敷設:扁鋼敷設前應調直,然后將扁鋼放置于溝內,依次將扁鋼與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