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施工工藝流程共有一下幾個流程:
一、地面工程施工工藝流程
二、木工工程施工工藝流程
三、墻面裝飾施工工藝流程
四、油漆涂料施工工藝流程
五、吊頂工程裝飾工藝流程
六、電路燈具施工工藝流程
七、衛浴潔具安裝工藝流程
八、管路改造工程工藝流程
九、廚房設備施工工藝流程十、鋁合金門窗的工藝流程
1、施工前準備
(1)材料陶瓷材料:陶瓷外墻磚的品種、規格、顏色、產品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產品質量應符合現行JGJ126-2000(J23-2000)標準,并有產品合格證;對掉角、缺楞、開裂、翹曲以及被污染的產品剔除不用。
輔助材料:水泥、砂、水等輔助材料。
(2)工具篩子、木抹子、鐵襪子、小灰鏟、直木杠、托線板、水平尺、墨斗、尼龍線、直徑0.7mm鐵絲、2m靠尺板、灑水壺、鋼絲刷、長毛刷、小鐵錘、鋼扁鏟、大線錘、切磚機及拌灰工具等。
(3)應具備的作業條件外架子應提前支搭和安裝好,多層樓房要選用雙排架子和橋架。橫豎桿、拉桿應離墻面、門窗口150-200mm.預留孔洞、排水管等處理完畢,門窗固定好,并做好保護工作。
墻面基層清理干凈,腳手眼、窗臺、窗套等事先堵好。
大面積施工前,應先放樣、做樣板,經檢驗合格才可組織施工人員按樣板正式施工。
2、施工步驟
(1)基層處理將凸出墻面的混凝土剔平,對大鋼模施工的混凝土墻面應鑿毛,并用鋼絲刷全面刷一遍,再澆水潤濕。對很光滑的混凝土墻面,可作“毛化處理”,即清掃表面塵土、污垢,用10%的火堿水洗刷油污,隨后用清水沖凈,晾干。然后用1:1水泥細砂漿,內摻水重20%的107膠,噴或用掃帚將砂漿甩到墻面上,灑點要均勻,終凝后澆水養護,直至水泥砂漿疙瘩全部牢牢地粘到混凝土光面上為止。
(2)吊垂直、找規矩對高層建筑物,應在四周大角和門窗口邊用經緯儀打垂直線找直;對多層建筑物,可從頂層開始用大線錘,繃0.7mm鐵絲吊垂直,然后設立標點做標塊。橫線則以樓層為水平基線交圈控制。豎向則以四周大角和通天柱、垛子為基線控制。線與線之間應全部為整磚。每層打底時,以此標塊為基準點做標筋,使底子灰做到橫平豎直。并要注意找好突出檐口、腰線、窗臺、雨篷等飾面的流水坡度。
(3)抹底層砂漿先刷一道摻水重10%的107膠水泥素漿,隨后分層分遍抹底層砂漿(常溫時配比為1:0.5:4水泥石灰膏混合砂漿,也可用1:3水泥砂漿),第一遍厚度以5mm為宜,抹后用掃帚掃毛;待第一遍六至七成干時,即可抹第二遍,厚度約8-12mm,隨即用木杠刮平,木抹子搓毛,終凝后澆水養護。
(4)彈線分格待基層六至七成干時,即可進行分段分格彈線,同時著手貼面層標準點,以控制面層出墻尺寸及垂直平整度。
(5)排磚根據大樣圖及墻面尺寸與磚的規格和縫隙寬度,進行橫豎排磚,并應達到橫縫與門窗臉窗臺或腰線一平,豎線與陽角、門窗旁平行,門窗口陽角都是整磚。橫豎方向,每3-5塊距離彈直線,以控制磚的橫平豎直。也可以1.5-2m的間距做豎向標志磚行,以保證外墻縫隙均勻。注意大面和通天柱子、垛子排整磚,在同一墻面上橫豎排列,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半磚。非整磚應排在陰角和次要部位,但須注意一致和對稱。
外墻磚組合鋪貼形式多種多樣:磚塊豎貼、橫貼、順縫、錯縫;寬縫、窄縫、橫縫寬、豎縫窄、橫豎寬縫以及留分格縫等形式。
(6)浸磚外墻磚鋪貼前,先要將磚面清掃干凈,放入清潔水中浸泡2小時以上,取出晾干,擦凈表面浮水后使用。但吸水率在1%以下的瓷質磚可以不浸水而直接使用。
(7)鋪貼外墻磚在每一分段或分塊內,鋪貼外墻磚,均為自下而上進行(盡管整個工程施工順序是從上至下)。在最下一層磚下皮的位置墊好靠尺(底尺),并用水平尺校正,以此托住第一批磚,在磚外皮上口拉水平通線,作為鋪貼的標準。
在磚背面宜采用1:2水泥砂漿或1:0.
具體步驟如下
1.墻面刮糙、刮平(如果原來糙面不很平整的情況下、則局部補灰刮平)。
2.在刮糙完全干結之前在適當的位置彈水平線,然后用汽動釘槍將本產品按照水平線平鋪在墻面上。
3.在墻面上抹灰(摻入適當的107膠水效果好些)。
4.按照網格線、將磚壓入每個網孔內(多余的灰會自動排到灰縫里面)。
5.外觀效果整齊平整、水泥節約1/2-2/3由于本產品也是模具成型,尺寸精度高所以最后磚的排列也非常整齊有序。并且由于每一個格子的四角具有深度定位裝置,每一塊磚都有四個點來定位深度(粘結層厚度為2.5mm),所以粘貼的平整度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