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鋪設的工藝常用的是石材干掛和濕貼:石材干掛法又名空掛法。是目前墻面裝飾中一種新型的施工工藝。該方法以金屬掛件將飾面石材直接吊掛于墻面或空掛于鋼架之上,不需再灌漿粘貼。其原理是在主體結構上設主要受力點,通過金屬掛件將石材固定在建筑物上,形成石材裝飾幕墻。濕貼是采用墻面加鋼筋網片,用銅絲固定板材,分層灌注水泥沙漿粘貼的舊工藝。該工藝用于外墻面有許多弊病,不僅因水泥沙漿粘貼板材后碳酸氫鈣析出(泛白霜)和出現水漬,使墻面石材變色,形成色差,污染墻面;而且還由于溫度變化等原因,易造成墻面空鼓、開裂、甚至脫落等質量通病。
1.面磚,約120左右,包含面磚本身80左右+粘結層+人工費大概40左右的價格,不同的地方或者人工較貴,但價格沒有太大的浮動。
2.仿石磚,和面磚價格差不多施工工藝也差不多
3.普通涂料,約80~160左右不等。涂料的施工比較容易,墻面掃毛找平刷涂料就行了,價格差主要在不同品牌不同質感之間的價格差異。
4.真石漆,約150~300+,施工工藝除最表面面層外與涂料相同,價格差異主要在花色上和表面處理上。
5.石材濕貼,基層和工藝價格在60左右,面層價格沒準,在200~1k+不等。
6.石材干掛,這個更沒準,干掛系統施工價格在400~1k+不等,網絡報價,僅供參考
干掛石材是建筑外墻的一種施工工藝,該工藝是利用耐腐蝕的螺栓和耐腐蝕的柔性連接件,將大理石、花崗石,人造大理石等飾面石材直接掛在建筑結構的外表面,石材與結構之間留出40~50mm的空腔。用此工藝做成的飾面,在風力和地震力的作用下允許產生適量的變位,以吸收部分風力和地震力,而不致出現裂紋和脫落。當風力地震力消失后,石材也隨結構而復位。石材干掛法又名空掛法。是當代飾面飾材裝修中一種新型的施工工藝。該方法以金屬掛件將飾面石材直接吊掛于墻面或空掛于鋼架之上,不需再灌漿粘貼。其原理是在主體結構上設主要受力點,通過金屬掛件將石材固定在建筑物上,形成石材裝飾幕墻。板材的固定方法有:
1、插銷式干掛通過專業的開孔設備,在瓷板棱邊精確加工成一條圓孔,將銷針植入孔中,通過連接件將瓷板固定在龍骨上。由于在瓷板棱邊開孔,容易崩邊,瓷板損耗大,施工工藝復雜,現已被淘汰,基本不采用。
2、開槽式干掛通過專業的開槽設備,在瓷板棱邊精確加工成一條凹槽,將掛件扣入槽中,通過連接件將瓷板固定在龍骨上。開槽式瓷板幕墻的不足
1、對瓷板厚度要求較高,一般瓷板不小于15mm厚。
2、開槽時容易崩邊,損耗大。
3、需要安裝鋼龍骨,加大建筑物承重,且增加成本。
4、保溫要單獨安裝,保溫安裝與幕墻安裝交叉施工,安全隱患大。
5、板材的受力方式為點承重,抗震性能差,安全系數低。
3、背栓式干掛通過專業的開孔設備,在瓷板背面精確加工里面大、外面小的錐形圓孔,把錨栓植入孔中,擰入螺桿,是錨栓底部完全展開,與錐形孔相吻合,形成一個無應力的凸型結合,通過連接件將瓷板固定在龍骨上背栓式干掛幕墻的不足
1、需要安裝鋼龍骨,加大建筑物承重,且增加成本
2、保溫要單獨安裝,保溫安裝與幕墻安裝交叉施工,
3、安全隱患大
4、板材的受力方式為點承重,抗震性能差,安全系數低。該工藝與傳統的濕作業工藝比較,免除了灌漿工序,可縮短施工周期,減輕建筑物自重,提高抗震性能,更重要的是有效地防止灌漿中的鹽堿等色素對石材的滲透污染,提高其裝飾質量和觀感效果。傳統的以灌漿為連接手段的飾面板,由于季節性室外溫差變化引起的外飾面脹縮變形,使飾面板可能脫落,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相比之下,干掛石材的施工工藝可有效預防飾面板脫落傷人事故的發生。這種干掛飾面板安裝工藝亦可與玻璃幕墻或大玻璃窗、金屬飾面板安裝工藝等配套應用?,F國內不少大型公共建筑的石材內外飾面板安裝工程采取這種干掛石材的施工工藝。
你好,墻面濕掛石材的安裝方法:
(1)墻面石材采用濕掛灌漿工藝,采用銅絲連接。分次灌漿,第一次不得超過石板高度的三分之一,待砂漿初凝后進行第二次灌漿,高度為石板的二分之一,第三層灌漿至低于石板上口5厘米處為止。
(2)深色石材采用32.5Mpa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合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1:3配比;淺色系列石材采用32.5Mpa白水泥砂漿摻白石屑1:3配比。
墻面濕掛石材的安裝方法:
(1)墻面石材采用濕掛灌漿工藝,采用銅絲連接。分次灌漿,第一次不得超過石板高度的三分之一,待砂漿初凝后進行第二次灌漿,高度為石板的二分之一,第三層灌漿至低于石板上口5厘米處為止。
(2)深色石材采用32.5Mpa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合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1:3配比;淺色系列石材采用32.5Mpa白水泥砂漿摻白石屑1:3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