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體的細部構造有墻身防潮、勒腳、散水、窗臺、門窗過梁、圈梁和構造柱等。由于冷庫的隔熱結構中局部構造的不同,引起該部位隔熱性能降低,成為冷量大量傳遞的通道,稱為“冷橋”。
磚墻細部構造都有
1.做好作業前施工準備,基底垃圾應清理干凈、墻體拉結筋的位置、規格、數量、間距均應按設計要求留置,不應錯放、漏放。
2.砌塊砌筑前應提前淋水濕潤或使用專用砂漿砌筑,砂漿應隨攪拌隨使用,一般水泥砂漿必須在3h內用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在4h內用完,不得使用過夜砂漿。
3.砌體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铱p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
4.斜坡面與墻體交接處、樓地面上三皮磚及梁底頂磚均應用水泥砂漿砌筑,預留線管、線槽等部位砌筑時應按相關要求設置拉結鋼筋。
5.鋼筋磚過梁、鋼筋混凝土過梁應按圖紙要求設置。
6.凡設有構造柱的工程,在砌磚前,先根據設計圖紙將構造柱位置進行彈線,并把構造柱插筋處理順直。砌磚墻時,與構造柱連接處砌成馬牙槎。
7.非承重墻應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5m。待前次砌筑砂漿終凝后再繼續砌筑。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8.墻體頂部應預留200mm左右空隙,間隔3~5天后再將砌塊用水泥砂漿斜頂砌筑,水泥砂漿必須飽滿。
9.磚砌體施工臨時間斷處補砌時,必須將接槎處表面清理干凈,澆水濕潤,并填實砂漿,保持灰縫平直。
10.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開砌筑。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
磚墻細部構造都有
1.做好作業前施工準備,基底垃圾應清理干凈、墻體拉結筋的位置、規格、數量、間距均應按設計要求留置,不應錯放、漏放。
2.砌塊砌筑前應提前淋水濕潤或使用專用砂漿砌筑,砂漿應隨攪拌隨使用,一般水泥砂漿必須在3h內用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在4h內用完,不得使用過夜砂漿。
3.砌體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铱p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
4.斜坡面與墻體交接處、樓地面上三皮磚及梁底頂磚均應用水泥砂漿砌筑,預留線管、線槽等部位砌筑時應按相關要求設置拉結鋼筋。
5.鋼筋磚過梁、鋼筋混凝土過梁應按圖紙要求設置。
6.凡設有構造柱的工程,在砌磚前,先根據設計圖紙將構造柱位置進行彈線,并把構造柱插筋處理順直。砌磚墻時,與構造柱連接處砌成馬牙槎。
7.非承重墻應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5m。待前次砌筑砂漿終凝后再繼續砌筑。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8.墻體頂部應預留200mm左右空隙,間隔3~5天后再將砌塊用水泥砂漿斜頂砌筑,水泥砂漿必須飽滿。
9.磚砌體施工臨時間斷處補砌時,必須將接槎處表面清理干凈,澆水濕潤,并填實砂漿,保持灰縫平直。
10.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開砌筑。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