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布線施工流程
一、現場勘察并聯系大廈物業及單位相關的負責人了解大廈內部網絡通訊構架;
(1)接到設計公司的施工圖后,做好現場勘察,與大廈物業的相關負責人聯系,了解大廈網絡通訊構架,弱電豎井的位置和單元區域的走線情況。
(2)了解大廈單元區原來是否有無布線,如果有,是否保留或是改動;如果需要改動,則有關注意事項經過協商后,做好調整和解決辦法。
(3)具體掌握客戶和物業關于外線的接入辦法,已便隨時和物業管理人聯系,保證我們工作期間的施工順利進行。
二、安排具體施工日期
(1)參加每次現場會,隨時了解工程進度,以便及時知道我們進入現場的工作時間
(2)提前做好材料采購準備,由項目經理給行政部門提交一份材料報表,以便行政部門提前于供貨商取得聯系。
三、進入現場穿線
(1)首先檢查線槽是否和圖紙上的點位對應,檢查天花板和地下的線槽有無改動,確保穿線的順利,一切沒有問題后開始穿線。
(2)和強電配合,了解網線穿入槽內是否會發生沖突。
四、機房的設備,配線架,模塊,面板的安裝
(1)根據工程進度,掌握機房的交工日期,以便機柜的進入,配線架和設備的安裝。
(2)聽取現場會上的日程的安排,家具的安裝日期,確定我們安裝屏風里的網線,模塊,面板的日期。
五、測試配線架到點位之間的通訊狀況是否符合要求,按照標準確的檢測方法測試,采用先進的FLUKE設備測試,并把測試報告提供給客戶。
六、按照施工圖對應的點位貼好標簽,其中包括跳線標簽、配線架標簽、面板標簽,提供給客戶一個便于管理的點位圖,機房的電子方位圖。
七、工程的驗收工程全面駿工后,客戶進入工作區域,我們確保各個點位上的電腦和電話通訊正常,和客戶IT部門負責人交代我們的布線基本概況,便于以后有什么問題好及時解決。綜合布線施工的主要步驟1,勘察現場,包括走線路由,需要考慮隱蔽性,對建筑物破壞(建筑結構特點),在利用現有空間同時避開電源線路和其他線路,現場情況下的對線纜等的必要和有效的保護需求,施工的工作量和可行性(如打過墻眼等)2,規劃設計和預算,根據上述情況確定路由并申請批準,如需要在承重梁上打過墻眼時需要進行向管理部門申請,否則違反施工法規等。整個規劃及破壞程度說明最好經甲方及管理部門批準。修正規劃。在正式的有最終許可手續的規劃基礎上,計算用料和用工,綜合考慮設計實施中的管理操作等的費用提出預算和工期以及施工方案和安排。實施方案中需要考慮用戶方的配合程度。實施方案需要與用戶方協商認可簽字,并指定協調負責人員3,指定工程負責人和工程監理人員,負責規劃備料,備工,用戶方配合要求等方面事宜,提出各部門配合的時間表,負責內外協調和施工組織和管理4,現場施工5,現場認證測試,制作測試報告6,制作布線標記系統:布線的標記系統要遵循TIA-606標準,標記要有十年以上的保用期7,驗收,文檔。在上述各環節中必須建立完善的文檔,作為驗收的一部分。綜合布線的驗收計算機網絡建設中,網絡工程的驗收非常重要。目前網絡建設一般包括智能化綜合布線工程和網絡設備工程。在驗收的過程中應采用分級驗收的方法,即將智能化綜合布線工程和網絡設備工程分開。驗收網絡設備需根據網絡的具體拓撲結構和應用的具體技術類型而進行,本文主要探討綜合布線工程的驗收。驗收綜合布線系統時,以下一些問題需加以注意:1.綜合布線系統最大的特點是所有語音、數據、電視設備的布線組合在一套標準的布線系統上,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支持語音和數據的綜合布線,因此數據和語音能否靈活的轉換決定了該系統
綜合布線工程設計文檔包括了設計過程中的全部內容。它是建設單位作為方案審批、投資審批的依據,也是工程施工和各種材料、設備購置的依據。典型的綜合布線系統設計應包括以下章節:第1章前言內容包括:客戶單位名稱、工程名稱、設計單位(施工方)名稱、設計意義和內容概要。第2章定義與慣用語主要對設計中用到的綜合布線系統通用術語、自定義的慣用語做出解釋,以利于用戶對設計的精確理解。第3章綜合布線系統概念內容主要是標準規定的組成綜合布線系統的7個子系統的結構及其器件和示意圖。第4章綜合布線系統設計4.1概述4.1.1工程概況內容包括:建筑物的樓層數,各層房間的功能概況樓宇平面的形狀和尺寸、層高,各層的層高有可能不同,要列清楚,這關系到電纜長度的計算。豎井的位置,豎井中有哪些其他線路,比如消防報警、有線電視、音響和自控等。如果沒有專用豎井則要說明垂直干線管道的位置。甲方選定的設備間位置。電話外線的終接點。如果有建筑群子系統,則要說明室外光纜入口。樓宇的典型平面圖,圖中標明主機房和豎井的位置。4.1.2布線系統的總體結構包括該布線系統的系統圖和系統結構的文字描述。4.1.3設計目標闡述綜合布線系統要達到的目標4.1.4設計原則列出設計所依據的先進性、經濟性、可擴展性、可靠性等原則4.1.5設計依據包括綜合布線系統設計標準、測試標準和參考的其他標準。4.1.6布線系統產品選型探討CAT
3、CAT5e、CAT6類布線系統的選擇;布線產品品牌的選擇;屏蔽與非屏蔽的選擇和對絞電纜與光纜的選擇。4.2工作區設計描述工作區的器件選配和用量統計4.3配線子系統設計配線子系統設計應包括信息點需求、信息插座設計、配線纜線設計和配線設備設計幾個部分4.4干線子系統設計描述主干的器件選配和用量統計等。4.5管理設計描述該布線系統中每個配線架的位置、用途、器件選配、數量統計和各配線架的纜線成端位置圖。描述宜采用文字和表格相結合的形式。4.6設備間設計包括設備間位置要求、環境要求、機柜、跳線等內容。4.7建筑群子系統設計描述建筑物之間的光纜配置情況。4.8進線間設計包括進線間的位置、進線的防護處理等。4.9其它系統設計包括防護、接地等內容的設計。第5章綜合布線系統施工方案闡述總的管槽敷設方案,不涉及具體各段管槽情況。第6章綜合布線系統的維護管理指布線系統竣工交付使用后,移交給甲方的資料。包括:①信息點分布及編號;②配線架成端分布;③布線系統管理文檔;④竣工技術文檔(配線架電纜卡接位置圖、配線架電纜卡接色序、信息點房間位置表、竣工圖紙、線路測試報告)等。第7章驗收測試在綜合布線系統中有永久鏈路(基本鏈路)和信道兩種測試,應對測試鏈路模型、所選用的測試標準和電纜類型、測試指標和測試儀做簡略介紹。第8章培訓、售后服務與保證期包括對用戶的培訓計劃、售后服務的方式及質量保證期。第9章綜合布線系統材料總清單包括綜合布線系統材料預算和工程費用清單。第10章投資預算編制工程預算文件。第11章圖紙分冊包括圖紙目錄、圖紙說明、系統圖、結構圖、路由圖、樓層信息點分布圖等。
綜合布線PVC線槽走線施工方法及工藝標準
1、施工方法及工藝標準各系統的施工方法及工藝標準執行下列標準規范和要求:《防雷及接地安裝工藝標準》(322-1998)《線槽配線安裝工藝標準》(313-1998)《鋼管敷設工藝標準》(305-1998)《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94);《建筑電氣安裝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533-1996);《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GB65100-86》30MHz-1GHz聲音和電視信號的電纜分配系統《GB11318-89》30MHz-1GHz聲音和電視信號的電纜分配系統《GB50200-94》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Y/T106-92》有線電視廣播系統技術規范《GBJ》民用建筑電纜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CECS72:97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ECS89:9
72、主要施工工序及方法49中校園網工程主要施工工序:線纜敷設、設備安裝、系統調試。2.1施工要點彈線定位:根據設計圖確定出安裝位置,從始端到終端(先干線后支線)找好水平或垂直線,計算好線路走向和線纜根據確定好施工圖,標明在什么地方打孔和打多大的孔,確定水平線纜和垂直線纜的走向和根數以及線槽的尺寸。要求所用材料應平直,無顯著扭曲。下料后長短偏差應在5mm內,切口處應無卷邊、毛刺;安裝牢固,保證橫平豎直;固定支點間距一般不應大于1.0-1.5mm,在進出接線箱、盒、柜、轉彎、轉角及丁字接頭的三端500以內應設固定支持點,支、塑料螺栓的規格一般不應小于8mm,自攻釘4mm*30mm。線槽安裝要求:線槽應平整,無扭曲變形,內壁無毛刺,各種附件齊全;線槽接口應平整,接縫處緊密平直,槽蓋裝上后應平整、無翹腳,出線口的位置準確;線槽的所有拐角均應相互連接和跨接,使之成為一連續導體,并做好整體接地;線槽安裝應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的有關部門規定;線槽內配線要求:線槽配線前應消除槽內的污物;纜線布放前應核對型號規格、程式、路由及位置與設計規定相符。在同一線槽內包括絕緣在內的導線截面積總和應該不超過內部截面積的40%;纜線的布放應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纜線在布放前兩端應貼有標簽,以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和度,一般為3至6米;工作區為0.3至0.6米;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至10米;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纜線布放:在牽引過程中,吊掛纜線的支點相隔間距不應大于1m;布放線纜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在以牽引方式敷設光纜時,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電纜橋架內纜線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設時,直接部份間隔距施3~5m處設固定點。在纜線的距離首端、尾端、轉彎中心點處300~500mm處設置固定點;槽內纜線應順直,盡量不交叉、纜線不應溢出線槽、在纜線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線槽布放纜線應每間隔1.5m處固定在纜線支架上,以防線纜下墜;在水平、垂直橋架和垂直線槽中敷設纜線時,應對纜線進行綁扎。4對對絞電纜以24根為束,25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