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外井架上料:在井架上附設由倒鏈提升的卸料臺,位置經常保持略高于砌筑工作面,減少內插桿上搬移小吊裝架的勞動。
(二)磚煙囪無腳手架內插桿操作臺施工。無腳手架內插桿操作臺,操作臺由鋼管插在筒壁中,上鋪腳手板而成。
(一)用外井架上料:在井架上附設由倒鏈提升的卸料臺,位置經常保持略高于砌筑工作面,減少內插桿上搬移小吊裝架的勞動。
(二)磚煙囪無腳手架內插桿操作臺施工。無腳手架內插桿操作臺,操作臺由鋼管插在筒壁中,上鋪腳手板而成。每砌完一步架,倒換次插桿,操作臺向上移上一步。
1、內插桿用由直徑73及由直徑60鋼管8根,每根的套一根小的組成各4根可以伸縮的插桿。每向上移動一次操作臺時,只安裝一組插桿,待砌到適當高度,把第二組插桿安裝上,再將下面的腳手架移上來,然后拆除下面第一組插桿,以便移到更上層使用。插桿安入墻內約10CM左右為宜,不要過緊或過松,以便保證安全和拆卸方便。
2、安全網架,安全網支架用輕型鋼制作,支架間距約1M左右設一個。安全網用尼龍繩織成,煙囪的外徑是變化的,一般可利用外爬梯將安全網支架用鋼絲繩箍緊于向上,安全網架隨操作臺向上提升。
3、吊梯、吊梯用以搬移插桿和腳手板,堵腳手板之用,操作人員先將吊梯掛到上層已放好的插桿上,拴好安全帶放置吊梯板,即可站在吊梯板上操作。
4、爬梯圍欄,操作人員從爬梯上下,為安全起見,在外爬梯全高用木桿或方木綁設圍欄。60米煙囪屬于中型煙囪,這種煙囪的使用范圍還是非常的廣泛的,尤其是現在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禁止興建過高的煙囪,60米的煙囪就成為企業的最好選擇,而磚煙囪本身以其良好的適應性和低成本性深受企業的喜歡,不少企業點名要求興建磚煙囪,從而幫助企業更好的節約企業成本,促進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一、內筒設置煙囪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辦公大樓(也稱湖北國際金融大廈)是武漢地區首批高層建筑之一,該大廈主樓廿六層,高近百米,由于當時的能源政策限制,只能采用煤作燃料,然而,由于該大廈地處武漢市繁華的鬧市中心--中南路口,環境保護要求特別高,而燃煤鍋爐又不適于布置在樓頂,只能考慮布置在裙房一層,根據《鍋爐塵排放標準》本工程鍋爐房煙囪可按30M設計(總容量5t/h),但由于本大廈高近100M,且周圍也有中南商業大樓(高約50M)和規劃中的物貿大廈,中商廣場(后來均已建成),上述排放標準也同時規定“在煙囪周圍半徑200M的距離內有建筑物時,煙囪高度一般應高出最高建筑物三米以上”。有人希望我們按30M設計,這樣建設單位可以節省不少投資,我們設計起來也方便得多,如果我們在“一般”和“應”上做文章,請求環保部門降低要求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但我們認為,以環境保護的高度出發,從城市發展的長遠觀點著想,從鍋爐房煙氣對本大廈的影響考慮--因為鍋爐房位于本大廈之西北,而鍋爐運行時間又多在冬季,煙氣對大廈的損害是不言而喻的--將鍋爐煙囪建得更高一點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我們決定還是將鍋爐房煙囪設計為高出本大廈3米。然而,真正設計起來就困難重重了,首先,本大廈是武漢市首批標志性建筑之一,是湖北省建設銀行的辦公大樓,城市規劃要求外裝修豪華壯觀,因而在方案設計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考慮設置高出屋面3米煙囪的位置,施工圖若考慮附壁磚煙囪或鋼煙囪不僅破壞建筑形象,而且結構上也無法處理。其次,若建獨立磚煙囪,造價將高達百萬元,且受地方限制,做起來與整幢建筑也不協調,有煞風景,若考慮附在裙房上,連起碼的30M也達不到,怎么辦經我們多次與土建工程師磋商,終于在主樓內筒靠電梯井的地方擠出一塊面積約2.5M2的三角形位置決定將煙囪設置在此。內筒設置煙囪,在中國以至于亞州也還是個新問題,首先,煙氣對內筒產生的熱應力影響就很大,其次,鍋爐房并非在主樓樓層內,而是在裙房里,距內筒尚有幾十米水平距離,煙道必須通過標準層的幾個房間,將對這些房間產生影響。特別是鍋爐一般冬天運行較多,煙囪內外溫差更大,為避免其影響,將煙囪作如下處理:
1、參照普通煙囪的建造方法,將空氣隔熱層擴大為100MM,普通磚煙囪的空氣隔熱層為50MM,它是為保護煙囪外壁而設置的,而我們要保護的對象是大樓的整個內筒以至整個大廈,為此,我們特將空氣隔熱層增加一倍,防止煙氣熱量向內筒傳導而產生熱應力破壞。
2、砌筑與煙囪等高的耐火磚內壁,普通煙囪內壁,煙氣濕度在500℃以下時采用紅磚,顯然不能保證煙囪外壁濕度與室溫相當,耐火磚的密實程度和隔熱性能比普通紅磚好多了,能有效地阻止煙氣濕度影響內筒。
3、煙囪與煙道連接處設置伸縮縫,煙道(鋼制)采取了嚴格的保溫措施。
一、內筒設置煙囪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辦公大樓(也稱湖北國際金融大廈)是武漢地區首批高層建筑之一,該大廈主樓廿六層,高近百米,由于當時的能源政策限制,只能采用煤作燃料,然而,由于該大廈地處武漢市繁華的鬧市中心--中南路口,環境保護要求特別高,而燃煤鍋爐又不適于布置在樓頂,只能考慮布置在裙房一層,根據《鍋爐塵排放標準》本工程鍋爐房煙囪可按30M設計(總容量5t/h),但由于本大廈高近100M,且周圍也有中南商業大樓(高約50M)和規劃中的物貿大廈,中商廣場(后來均已建成),上述排放標準也同時規定“在煙囪周圍半徑200M的距離內有建筑物時,煙囪高度一般應高出最高建筑物三米以上”。有人希望我們按30M設計,這樣建設單位可以節省不少投資,我們設計起來也方便得多,如果我們在“一般”和“應”上做文章,請求環保部門降低要求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但我們認為,以環境保護的高度出發,從城市發展的長遠觀點著想,從鍋爐房煙氣對本大廈的影響考慮--因為鍋爐房位于本大廈之西北,而鍋爐運行時間又多在冬季,煙氣對大廈的損害是不言而喻的--將鍋爐煙囪建得更高一點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我們決定還是將鍋爐房煙囪設計為高出本大廈3米。然而,真正設計起來就困難重重了,首先,本大廈是武漢市首批標志性建筑之一,是湖北省建設銀行的辦公大樓,城市規劃要求外裝修豪華壯觀,因而在方案設計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考慮設置高出屋面3米煙囪的位置,施工圖若考慮附壁磚煙囪或鋼煙囪不僅破壞建筑形象,而且結構上也無法處理。其次,若建獨立磚煙囪,造價將高達百萬元,且受地方限制,做起來與整幢建筑也不協調,有煞風景,若考慮附在裙房上,連起碼的30M也達不到,怎么辦經我們多次與土建工程師磋商,終于在主樓內筒靠電梯井的地方擠出一塊面積約2.5M2的三角形位置決定將煙囪設置在此。內筒設置煙囪,在中國以至于亞州也還是個新問題,首先,煙氣對內筒產生的熱應力影響就很大,其次,鍋爐房并非在主樓樓層內,而是在裙房里,距內筒尚有幾十米水平距離,煙道必須通過標準層的幾個房間,將對這些房間產生影響。特別是鍋爐一般冬天運行較多,煙囪內外溫差更大,為避免其影響,將煙囪作如下處理:
1、參照普通煙囪的建造方法,將空氣隔熱層擴大為100MM,普通磚煙囪的空氣隔熱層為50MM,它是為保護煙囪外壁而設置的,而我們要保護的對象是大樓的整個內筒以至整個大廈,為此,我們特將空氣隔熱層增加一倍,防止煙氣熱量向內筒傳導而產生熱應力破壞。
2、砌筑與煙囪等高的耐火磚內壁,普通煙囪內壁,煙氣濕度在500℃以下時采用紅磚,顯然不能保證煙囪外壁濕度與室溫相當,耐火磚的密實程度和隔熱性能比普通紅磚好多了,能有效地阻止煙氣濕度影響內筒。
3、煙囪與煙道連接處設置伸縮縫,煙道(鋼制)采取了嚴格的保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