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用地的規劃設計條件我認為有兩類,一類是給規劃設計單位提的,沒有法律效力;一類是作為規劃行政審批單位,在土地招牌掛前提出的,具有法律效力,你得簽字蓋章,以后出問題負責任.這兩個工作我干過,只能遺憾的告訴你說沒有絕對標準,只有相對標準.相對標準是基本內容,如用地名稱、土地使用性質、面積、容積率、綠化率、商業比例、建筑高度、備注,差不多就這些了.至于格式、備注內容到底列幾條,內容那個是什么,必須由你們自定,主要是明確誰擔責任.能查到的規范只有很少的幾個,還不是關鍵的,比如對工業用地的建設條件就有容積率最低值(國家規范好像最低0.6,我們城市地方標準0.8)、建筑密度最低值(25吧)、綠化率最低值(15吧),你自己查下國家的,好像叫什么工業用地什么標準.還有點參照的標準就是居住區規范什么的,這種只有建筑密度(如根據氣候區、高度、密度什么什么類不低于35%等)、綠化率(新建不小于30%),都不是關鍵指標,說白了沒什么用,關鍵是容積率,得自定.這種指標只能依據你們城市自己出臺的地方標準,如果沒有的話國家規定只能依據控規(其實都是扯淡,你提好了再改控規就行了)或者專項規劃(如文物保護專項等).總之一句話,但責任的規范一個都沒有,不但責任的規范好像有,的自己把握保護好自己.
你好,●外墻瓷磚技術指標
1:產品吸水率國家標準規定的產品吸水率為≤0.5%,單個值≤0.6%,一般大型企業內控標準為≤0.4%,單個值≤0.5%,實測值多數在0.1-0.35%,將吸水率在原有國家標準降低0.1,目的是使其燒成磚坯瓷化效果更好,玻化程度更高,坯體內部結合更致密,坯釉結合更牢固;增加其強度及耐磨損、抗酸堿腐蝕→不會因后期龜裂、脫釉而變色破損,也不會因吸濕膨脹而變形。所以在保證各種技術指標范圍內,將吸水率盡可能的降低,是各建陶企業生產外墻壓的宗旨?!裢鈮Υ纱u技術指標
2:耐污染性國家規定有釉磚的耐污染性指標為:經耐污染試驗后不低于3級,耐污染性根據用戶的要求而確定釉而配方。外墻磚耐污染性,在當今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條件下,用戶對張貼的外墻磚在耐污染性方面比較重視,以利于使用一定時間后進行沖洗,若耐污染性差,一經張貼,短時間內釉面變臟,清洗不干凈,這對客戶來說是一種欺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為此,進行釉料配方時,對釉面的耐污染性比較重視?!裢鈮Υ纱u技術指標
3:耐化學腐蝕性國家標準規定成品經各種化學試劑試驗后符合耐化學腐蝕性的等級,如:耐家庭化學試劑,經試驗后有釉陶瓷磚不低于VB級,無釉陶瓷磚不低于UB級,一般大型企業內控指標嚴格照此執行,從我公司所做的工程中,經多次檢測、符合要求。磚坯的耐化學腐蝕性是外墻磚經久耐用的一大技術指標。所以在這方面,嚴格燒成工藝,對釉面的耐用的一大技術指標。所以在各方面,嚴格燒成工藝,對釉面的耐化學腐蝕性嚴格控制?!裢鈮Υ纱u技術指標
4:抗凍性國家標準規定;陶瓷磚坯經抗凍性試驗后應無裂紋或剝落?!裢鈮Υ纱u技術指標
5:抗釉裂性國家標準規定的有釉陶瓷磚經抗釉裂性試驗后,釉面應無裂紋或剝落,一般大型企業內控標準嚴格按國家標準執行,多次試驗,均未出現釉面裂紋或剝落現象?!裢鈮Υ纱u技術指標
6:抗熱震性國家標準規定為經10次缺熱震試驗不出現炸裂或裂紋,一般大型企業內控指標為經15次抗熱震性試驗不出現炸裂或裂紋,在實測過程中,多次采用20次抗熱震試驗沒有出現坯體發生炸裂或裂紋。●外墻瓷磚技術指標
7:斷裂模數國家標準規定陶瓷磚坯的斷裂模數≥35MPa,單個值不小于32MPa,一般大型企業內控指標規定的斷裂模數>38MPa,單個值不小于35MPa,公司生產的外墻磚采用優質原料經高溫燒成,在斷裂模數的多次試驗中已超過了國家標準,在所有工程供貨中,均沒發生過糾紛,此項指標滿意。●外墻瓷磚技術指標
8:破壞強度瓷質磚(厚度在7.2±0.2mm)規定的破壞強度平均值不小于700N,一般大型企業的內控指標為>1000N,實測值在1040N-1250N,瓷質磚的破壞強度關系著產品的耐用性,對于破壞強度小于700N的磚坯來說,產品耐化學腐蝕性,抗震性以及使用年限都不理想,比如燒成溫度在1150℃以下的產品,在破壞強度方面都不理想,產品一經張貼后,時間一久,釉面及坯體內部受環境影響產生裂紋等缺陷,我公司采用1200℃的高溫澆成,產品?;潭雀?,內部結合致密,一經張貼經久耐用,遠非炻質瓷相比,大大勉去了后顧之憂?!裢鈮Υ纱u技術指標
9:表面質量(含色差)國家標準規定優等品為:至少有95%的磚距0.8米遠處垂直觀察表面無缺陷,一般大型企業內控標準為:至少有95%的磚距0.5米遠處垂直觀察表面無缺陷?,F在的客戶看磚坯表面質量幾乎近距離的觀察,一般都是用雙手比著看,不管0.8米的距離,但作為瓷質外墻磚,經過多道工序,并經1200℃的高溫澆成,難度是較大的,表面質量對于各建陶廠
國家規定外墻磚標準我了解如下
外墻磚主要用于建筑外墻的裝飾和保護。外墻磚標準規格有25*25mm、23*48mm、45*45mm、45*95mm、45*145mm、95*95mm、100*100mm、45*195mm、100*200mm、50*200mm、60*240mm、200*400mm等。外墻磚的選擇很多人不太會去選擇那些外墻磚規格沒有變化的,這樣的外墻磚就一定會滿足此類消費者的需求,像這種外墻磚規格就是不規則的。
1,地面磚鋪貼要求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正確的“干濕鋪貼法”規程進行施工。水泥、砂按1:2.5配好攪拌均勻,加進小量水,手揀成團(手指縫不能漏水),放在地面不散開為標準。因水分過多,極易使地磚鋪貼后,水泥砂漿出現沉降,產生空鼓、松脫。
2,將備好的水泥砂漿掃平,放上拋光地磚敲打排氣后取出地檢查砂漿密度是否一致,如發現局部出現松散狀,定要填補水泥砂漿再次敲打排氣,再次檢查確無松散狀,可在拋光地磚背部涂上純水泥砂漿(厚度約3~5mm),放回水泥砂漿面敲平,鋪貼完成。
3,嚴格控制鋪貼完成24小時內不準踩踏行人,包括鋪貼人員在施工中踩踏,7天內不準行手推車。
4,工縫、伸縮縫邊砂漿若需修邊,則須鋪濕砂護邊,防止砂漿水分過快揮發。(特別天氣干燥季節)。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望采納。
建設用地的規劃設計條件我認為有兩類,一類是給規劃設計單位提的,沒有法律效力;一類是作為規劃行政審批單位,在土地招牌掛前提出的,具有法律效力,你得簽字蓋章,以后出問題負責任.這兩個工作我干過,只能遺憾的告訴你說沒有絕對標準,只有相對標準.相對標準是基本內容,如用地名稱、土地使用性質、面積、容積率、綠化率、商業比例、建筑高度、備注,差不多就這些了.至于格式、備注內容到底列幾條,內容那個是什么,必須由你們自定,主要是明確誰擔責任.能查到的規范只有很少的幾個,還不是關鍵的,比如對工業用地的建設條件就有容積率最低值(國家規范好像最低0.6,我們城市地方標準0.8)、建筑密度最低值(25吧)、綠化率最低值(15吧),你自己查下國家的,好像叫什么工業用地什么標準.還有點參照的標準就是居住區規范什么的,這種只有建筑密度(如根據氣候區、高度、密度什么什么類不低于35%等)、綠化率(新建不小于30%),都不是關鍵指標,說白了沒什么用,關鍵是容積率,得自定.這種指標只能依據你們城市自己出臺的地方標準,如果沒有的話國家規定只能依據控規(其實都是扯淡,你提好了再改控規就行了)或者專項規劃(如文物保護專項等).總之一句話,但責任的規范一個都沒有,不但責任的規范好像有,的自己把握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