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迎接孩子新生,至長大成人,到如今女兒結婚邁向人生新旅程,歷經30年的老宅裝載一家人滿滿生活記憶,身為父親的屋主便決定翻新這棟30年的老房,重塑予以女兒的暖心新婚宅,接續傳承美好點滴。
屋齡30年/室內坪數120平米/格局2+1房2廳1衛/居住人數2大
<需求>
1.重整老舊電路與管線、更新衛浴設備;
2.偏好簡約北歐風質感,喜愛柔和色系 ;
3.建材指定選用防水耐臟的石塑地板;
在老屋餓基礎上依循既有格局輪廓,做了微調敞開明朗視野,除了汰舊管線、更新設備等翻新工程,以凸窗恢復豐沛采光條件,使明亮日光串流生活場域,并于不壓縮坪效基礎之下,全室回歸簡約勻凈,選用紋理磚、暖木質帶出層序,各區納入完善實用功能,同步添佐女兒屬意的柔和淡雅色系,調和建材、家具勾繪專屬面貌,構筑輕柔自在的生活韻味。
筆者認為家庭成員獨有的生活經驗,是不可或缺的設計泉源,透過細膩體察居者經歷、習性與需求,以細微工法與實際需求堅持實現夢想中的居所是房屋翻新設計的所在根本。
摒棄了制式隔間定義空間,選用相異花紋六角磚、木地坪界定無形分野,另外,添佐通透拉門穿引視覺動線,不壓縮空間坪效之下,有效串連公私場域。
因此改以凸窗恢復明亮日光,放大整體視感,迷你衛浴同樣經由剔除翻新,擴增出干濕分離,導正順手流暢的使用動線。
1.玄關設計:顧及入門較為倉促擁擠,揮別隔屏設計,改以素雅與花紋六角磚做為節點,交予跳格拼貼活潑灰棕落塵區,貼合壁面植入純白懸吊柜,減輕視覺負擔之余,同時預留掃地機器人的置放空間。
回歸流暢的使用動線,左側納入兼具收納功能的穿鞋椅,同步于中段挖空木質置物平臺,懸吊柜內部則采用層架收整外出服與鞋子,并配置大面穿衣鏡便于外出打點儀容,完善實用功能。
2.客廳設計:為了爭取極大化采光,將舊有平窗改為凸窗取代,拓展日光照入面積,借以消解天花大梁壓迫沉重視感,進而敞開輕盈透亮的視野。
思量未來清潔實用性,選用防水抗潮的咖棕木地坪串連公共空間,奠定溫潤舒適的基調??蛷d主墻特意使用上單純簡白,漆繪霧灰綠挹注自然清雅氣息,并于客廳與餐廚過渡短墻刷涂黑板漆,聚焦整室視覺力度,免除單調平面無層次感。
電視墻運用交錯的開放壁架、視聽吊柜,加乘輕盈俐落質感,淺米灰多人沙發點綴嫩粉與水藍抱枕,佐襯大尺度異國圖騰織毯,當陽光無阻隔輕灑而入,即是最療愈的舒心場景。
3.餐廚設計:貫穿餐廳天花的大梁,巧妙運用倒圓與切面手法形塑收縮效果,由流線引導空間轉移之余,亦修飾沉重窒礙感。
基于屋主有書籍收藏需求,一側墻面以純白系統板砌筑落地式書墻,構成鮮活律動的閱讀風景。
灰、白大理石紋六角磚鋪展廚房滿室清新,同步與玄關達成一致呼應,維系簡潔有序的層次變化,并替換原有一字型櫥柜,改為L型拓展充裕的料理平臺,內側畸零空間則化身冰箱電器收納,重新矯正平整格局,梳理寬敞便暢行走動線。
4.主臥/衣帽間設計:敞開房門,跳色手法使奶茶灰布染寢室沉靜質韻,思量主臥格局縱深偏長,因此以一面淺屏墻切割出空間景序,半腰處內嵌清玻璃無礙延攬明亮日光,加強視野穿透性,同步以凸窗還原良好采光,鋪敘輕柔舒適的睡寢氛圍。
開放式書房內墻延續溫潤茶灰,植入開放層架隨手擺置書籍、家飾品,對應鄰側落地展示高柜,提供充裕儲放機能,讓屋主能夠靜心于此閱讀,同步滿足女主人梳裝打扮需求。
衣帽間以黑框玻璃拉門勾出界分,運用清透材質穿引橫向日光流動,串連一眼望穿的視野。
踏入其間,中心增辟木質腰柜捏塑回字動線,成為屋主順手整燙衣物的工作臺,下層則采抽屜設計完善儲放飾品物件,兩側延續簡白調性筑起多功能衣柜,上下層柜串接封閉、抽屜式門片,將換季衣物與寢具隱于無形,中段貫穿一道掛衣桿,展開一覽無遺的收納功能。
5.次臥設計:次臥講求簡單舒適,以便未來因應新成員加入調整,因而延續淺棕色調做為重點主墻,搭襯淺藍格子軟件襯托靜謐氣氛,屋主并將舊有衣柜重整涂刷為白色,內置薄紗簾煥然一新,象征家族美好點滴的傳承。
6.衛浴設計:汰換盥洗、馬桶與淋浴一字排開的老式配置,由轉向與移位,重整出五角型干濕分離區,放大寬敞無礙的沐浴環境,墻面堆疊細致白色魚鱗磚,添增典雅且不繁復的立體層次,接續鋪展橘棕、墨灰板巖磚,洗手臺悉心點襯復古圓形掛鏡,完整沉穩雅致的視覺韻味。
最后筆者覺得針對小坪數老宅翻新,需掌握這些特點針對進行改善。老屋多存有管線老舊、漏水壁癌、地坪不平整問題,務必先從基礎工程開始改善,重整居宅穩固體質,很多舊式平窗壓縮原有采光,導致光照度不足,所以要化繁為簡,重新調整布局。大家覺得這樣的老房翻新改造喜歡嗎?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裝修設計靈感。最后謝謝大家閱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