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蟲害
1、種子小蜂該蟲主要以幼蟲危害果實。成蟲產卵于果實的內壁上,初孵幼蟲取食果皮內壁和胚外海綿組織,稍大時咬破種皮,鉆入胚內,取食胚乳和發育中的子葉,到幼蟲老熟可將子葉全部吃光。受害黃連木果實,幼小時遇到不良天氣容易變黑干枯脫落
2、黃連木尺蛾又叫木尺蠖。食性很雜,幼蟲對黃連木、刺槐、核桃等食害十分嚴重,可使黃連木減產20%~50%,黃連木尺蛾危害嚴重,有的一個枝條上有2~5條5~6齡的幼蟲,葉片幾乎被吃光。以幼蟲蠶食葉片,是一種暴食性害蟲,大發生時可在3~5d內將全樹葉片吃光,嚴重影響樹勢和產量。
3、梳齒毛根蚜主要是在每年的5~9月份進行危害,造成被害葉片反面形成突出的囊狀或雞冠形蟲癭,開始變為淺黃綠色,成熟后變為紅色,最后導致葉片枯黃、脫落。
4、綴葉叢螟主要是取食危害葉片,幼蟲在兩塊葉片間吐絲結網,綴小枝葉為一巢,取食其中。隨著蟲體增大,食量增加,綴葉由少到多,將多個葉片綴成1個大巢,嚴重時將葉片全部食光,造成樹枝光禿,影響黃連木的正常生長。刺蛾類主要有黃刺蛾、褐邊綠刺蛾等,在黃連木產區零星發生。雜食性,主要以幼蟲危害葉片,影響樹勢和產量。主要病害
1、炭疽病危害黃連木的主要病害是炭疽病,該病主要為害果實,同時還可以危害果梗、穗軸、嫩梢。果實受害后果粒生長減緩,果梗、穗軸干枯,嚴重時干死在樹上,發病重的年份對黃連木產量影響很大,個別植株甚至絕收。果穗受害后,果梗、穗軸和果皮上出現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圓形或近圓形,中央下陷,病部有黑色小點產生,濕度大時,病斑小黑點處呈粉紅色突起,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葉片感病后,病斑不規則,有的沿葉緣四周1cm處枯黃,嚴重時全葉枯黃脫落。嫩枝感病后,常從頂端向下枯萎,葉片呈燒焦狀脫落。
2、立枯病立枯病發生在苗期,在播種時,種子剛發芽時受感染表現為種腐型;種子發芽后幼苗出土前受感染表現為芽腐型;幼苗出土后嫩莖未木質化前受感染表現為猝倒型;苗木木質化后,由于根部受感染,使根部發生腐爛,造成苗木枯死而不倒伏為立枯型。潮濕時病部長白色菌絲體或粉紅色霉層,嚴重時造成病苗萎蔫死亡。防治建議
1、營林措施黃連木多生長在干旱、瘠薄的山區,生長勢較弱,可通過土壤耕翻、修整樹盤、清除石塊、樹盤覆草、加強肥水管理等措施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對病蟲害的抗性。
2、植物檢疫黃連木種子小蜂成蟲的飛遷能力有限,種子調撥是該蟲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應把好產地檢疫關,嚴格檢疫種子,嚴禁帶蟲種實調運,防止該蟲隨種實調運,人為傳播蔓延。
3、選擇抗蟲品種黃連木種子小蜂成蟲主要選擇早熟大果直徑在4.5mm以上的黃連木果實產卵,對果實小、果柄短的黃連木品種不選擇產卵,可以把選育抗蟲品種作為防治該蟲的一項重要措施。另外,在同一地區,選擇栽培同一品種的黃連木,也能夠縮短其成蟲產卵的最適時間,減輕其危害程度。
4、黑光燈誘殺黃連木尺蛾、刺蛾類、黃連木綴葉叢螟等害蟲的成蟲均具有趨光性,在成蟲羽化期,可在夜間用黑光燈或火堆誘殺成蟲,減少蟲口密度,減輕危害。
5、人工捕殺秋季結凍前和春季解凍后進行人工挖黃連木尺蛾蛹、綴葉叢螟蟲繭或翻耕樹冠下的土壤(深度5~10cm),消滅越冬蟲繭;6月上旬到9月中旬人工除黃連木梳齒毛根蚜蟲癭;綴葉叢螟、刺蛾幼蟲發生初期,經常巡視黃連木林地,隨時摘除蟲巢、蟲葉,明顯減輕其危害的程度。
6、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黃連木種子小蜂幼蟲及蛹的天敵是多種鳥類,成蟲的天敵有蜘蛛類、螞蟻類等;黃連木尺蛾卵期天敵有螳螂、瓢蟲等,幼蟲期寄生性天敵有繭蜂、姬蜂
清香木屬漆樹科,黃連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為偶數羽狀復葉,有清香,嫩葉呈紅色,精致,生長習性及栽培特點與黃連木十分相近,掛果期8~10月,果呈紅色。清香木為陽性樹,但亦稍耐陰,喜溫暖,要求土層深厚;萌發力強,生長緩慢,壽命長,但幼苗的抗寒力不強。植株能耐零下1攝氏度低溫,喜光照充足、不易積水的土壤。可用于花園灌木及切枝。清香木自身散發出來的味道能讓蒼蠅、蚊子遠避。
黃連木的價值和用途:黃連木的樹皮及葉可入藥,根、枝、葉、皮還可制農藥。樹皮全年可采取,葉夏秋均可采收,性味苦,功能微寒,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可用來治痢疾、淋癥、腫毒、牛皮癬、痔瘡、風濕瘡及漆瘡初起等病癥。并且將含黃連木樹膠的組合物用到皮膚上,能使皮脂分泌得到控制,改善油的控制和皮膚的感覺,防止光亮和油膩,同時也提供抗老化效能,從而減輕皺紋和改善老化皮膚的外觀與膚色,治療光致老化皮膚,改善皮膚光澤、清潔性和美觀性,是天然美容護膚品。黃連木種子油可用于制肥皂、潤滑油、照明,油餅可作飼料和肥料。葉含鞣質10.8%,果實含鞣質5.4%,可提制烤膠。果、葉亦可做黑色染料。黃連木種子含油量高,種子富含油脂,是一種木本油料樹種。隨著生物柴油技術的發展,黃連木被喻為“石油植物新秀”,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是制取生物柴油的上佳原料。黃連木(拉丁學名:PistaciachinensisBunge),別名楷木、楷樹、黃楝樹、藥樹、藥木,為漆樹科黃連木屬植物。落葉喬木,高達25~30m;樹皮裂成小方塊狀;小枝有柔毛,冬芽紅褐色。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7對,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8cm,全緣,基歪斜。花小,單性異株,無花瓣;雌花成腋生圓錐花序,雄花成密總狀花序。核果球形,徑約6mm,熟時紅色或紫藍色。中國黃河流域至華南、西南地區均有分布。喜光,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對二氧化硫和煙的抗性較強;深根性。抗風力強,生長較慢,壽命長。枝密葉繁,秋葉變為橙黃或鮮紅色;雌花序紫紅色,能一直保持到深秋,也甚美觀;宜作庭蔭樹及山地風景樹種。木材堅硬致密,可作雕刻用材;種子可榨油。
黃連木,拉丁學名:PistaciachinesisBunge,漆樹科黃連木屬,落葉喬木。別名:楷木、楷樹、黃楝樹、藥樹、藥木、黃華、石連、黃木連、木蓼樹、雞冠木、洋楊、爛心木、黃連茶。
(一)生物學特性黃連木為漆樹科落葉木本油料及用材樹種,高達25~30m,胸徑2m,樹冠近圓球形;樹皮薄片狀剝落。冬芽紅色。各部分都有特殊氣味。葉互生,偶數羽狀復葉,卵狀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花期3~4月,先葉開放,果實9~10月成熟,核果,徑約6mm,初為黃白色,后變紅色至藍紫色,若紅而不紫多為空粒。
(二)生態習性黃連木原產中國,分布很廣,北自河北、山東,南至廣東、廣西,東到臺灣,西南至四川、云南,都有野生和栽培,其中以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等省最多。垂直分布,河北在海拔600m以下,河南在海拔800m以下,湖南、湖北見于海拔1000m以下,貴州可達海拔1500m,云南可分布到2700m。黃連木喜光,幼時稍耐蔭;喜溫暖,畏嚴寒;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性、中性和微堿性的沙質、粘質土均能適應,而以在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巖山地生長最好。深根性,主根發達,抗風力強;萌芽力強。生長較慢,壽命可長達300年以上。對二氧化硫、氯化氫和煤煙的抗性較強,據觀察距二氧化硫源300~400米的大樹不受害;抗煙力屬Ⅱ級。抗病力也強。
(三)開發價值黃連木壽命長達幾百年,是城市及風景區的優良綠化樹種。樹冠渾圓,枝葉繁茂而秀麗,早春嫩葉紅色,入秋葉又變成深紅或橙黃色,紅色的雌花序也極美觀。宜作庭蔭樹、行道樹及山林風景樹,也常作“四旁”綠化及低山區造林樹種。在園林中植于草坪、坡地、山谷或于山石、亭閣之旁配植無不相宜。若要構成大片秋色紅葉林,可與槭類、楓香等混植,效果更好。黃連木全身是寶。黃連木果殼含油量3.28%,種子含油量35.05%,種仁含油量56.5%,是制取生物柴油的上佳原料;此外種子油也可用于制肥皂、潤滑油、照明、治牛皮癬,或食用,油餅可作飼料和肥料。黃連木葉含鞣質10.8%,果實含鞣質5.4%,樹皮含單寧,均可提制栲膠。果、葉亦可做黑色染料。黃連木根、枝、葉皮均可入藥,也可作農藥。鮮葉可提芳香油,可制茶;嫩葉可代茶,還可腌食。黃連木木材為環孔材,邊材寬,灰黃色,心材黃褐色,材質堅重,紋理致密,結構勻細,不易開裂,氣干容重0.713克/立方米,能耐腐,釘著力強,可供建筑、車輛、農具、家具、雕刻等用。近年,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提高,日益面臨的能源問題以及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飛漲,使人們的目光越來越開始關注生物柴油的開發。木本油料植物的種類很多,但適合做為生物柴油原料的并不多。它要符合以下六條標準:果實或種子的含油率較高,一般要在35%以上;結實量高,平均果實年產量在每公頃3000~4500公斤以上;結實早,實生苗一般為5~8年以下,嫁接苗3~5年以下,5~8年進入盛果期;結實期長,一般為20年以上;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適應性強。黃連木恰恰就滿足這些條件。此外近年來隨著生物柴油技術的發展,實驗發現,用中國黃連木種子生產的生物柴油碳鏈長度集中在C17~C19之間,理化性質與普通柴油非常接近,這決定了其在發展生物柴油中的重要地位。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課題—車用生物柴油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并先后申請3項國家專利。而黃連木種子正是生產該種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有報告指出:對于未來生態能源林建設和生物質柴油產業發展,國家計劃在陜西和河北建立兩家生產生物質柴油的工廠,總生產力約10萬噸左右。同時,目前陜西、河北、河南和安徽等地結合綠化造林任務,已規劃了1000萬